《四川日報》眼中的黔東南--心靈棲息的家園
據四川日報消息 “村寨的房屋全是黑褐色的吊腳樓,朦朧著灰白色的霧氣和炊煙。把霧氣和炊煙當作宣紙勾出幾筆的,是五座俏拔的鐘樓。”進入貴州黔東南,余秋雨描繪的場景時常出現在眼前。
黔東南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居住著苗、侗、瑤、水、壯等20多個少數民族,是中國苗族、侗族最大的聚居地。黔東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返璞歸真、回歸自然”十大旅游勝地之一,被世界鄉土文化保護基金會列為世界18個原生態民族文化保護圈之一。
黔東南是現代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交融帶,是深山人家的生態棲息與傳承地。雷山西江苗寨、黎平肇興侗寨,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節臺江姊妹節;獨木龍舟的發祥地臺江施洞;粗獷奔放的苗族祭祀狂歡舞蹈反排木鼓舞;傳說后羿武士的后代革家人;“行云流水”的苗族飛歌;“天籟之音”的侗族大歌;由杉樹演變而來的侗族古老的鼓樓;記載鐫刻歷史的精美而斑斕的苗族服飾;流淌千百年的“以歌養心、以舞養身、以酒養神”老百姓普通生活等。無論是魏晉遺風、唐代發型、宋朝服飾還是明清建筑,在這里都能一一體驗到。黔東南素有“歌舞海洋”的美譽,這里熱情好客的主人,會用歌聲、舞曲、美酒來蕩滌你的旅游勞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