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凱里市文藝事業發展綜述
接軌高端 鑄造品牌 共同跨越
——2010年凱里市文藝事業發展綜述
○ 陳德祥
2010年,凱里市文聯積極尋求與中國文聯和省、州文聯及其他文藝團體和高端媒體合作,頻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廣泛進行文藝協作和學術交流,通過接軌高端,拉動基層,繁榮文藝,提升實力,大力促進民族地區文化發展和經濟騰飛。
年初,凱里市文聯與中國文聯機關刊物《中國文藝家》合作,僅用一個月時間就編輯出版了《中國文藝家》凱里專刊。該專刊圖文并茂,匯集凱里人文風情,在省文聯六屆八次全委會上得到省內文藝界領導和專家好評。凱里市文聯借助《中國文藝家》這一高端平臺,充分宣傳展示以凱里為中心的黔東南原生態民族文化,以此提高民族地區文化競爭力,提升發展軟實力。
元月下旬,市文聯與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攝影報和省、州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了攝影擂臺賽,凱里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蘇志平奪得貴州賽區“探花”殊榮,市攝協會員獲得中國攝影家協會頒發的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數十項。
4月16日,凱里市迎來廣州亞運志愿者一行10余人,市文聯組織書畫家為廣州亞運會現場書畫,市美協主席楊貞德創作的美術作品入選廣州亞運書畫展,市書協主席潘星金在亞運志愿者的“龍”字百米長卷上留下了寶貴的一筆。4月20日,凱里市文聯、都勻市文聯和飛龍雨文學社聯合舉辦了走進奉合水鄉大型文藝采風和抗旱捐贈活動,兩地文藝工作者在文藝采風和公益活動中受益匪淺。
4月下旬,市攝影家協會在凱里市季刀苗寨舉辦年會,邀請省攝協專家和各地州市攝協同仁相互切磋技藝。5月下旬及7月上旬,市文聯和市美術家協會兩度陪同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何家英深入南花苗寨采風創作,醉人的苗侗風情讓這位工筆畫大師流連忘返,何家英表示近期將出版一本南花苗寨速寫集。
7月16日,凱里市文聯協助中國文聯曲藝家協會和省文聯舉辦了“送歡笑”走進苗鄉侗寨活動。當晚,凱里市民族體育場內一片歡騰,當地苗、侗同胞近距離欣賞了一臺高水平的曲藝演出。牛群、姜昆、耿蓮鳳、鞏漢林等著名藝術家依次登臺獻藝,傳統曲藝與享譽世界的侗族大歌和苗族木鼓舞同臺表演,精彩紛呈。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胡振民,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協主席劉蘭芳親臨活動現場,并對這次"送歡笑"活動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這是一次切磋技藝、提高各民族曲藝水平的難得機會,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讓少數民族曲藝事業更上一層樓。
8月上旬,市文聯主席陳德祥專程從上海趕赴浙江溫州市甌海區文聯考察,參觀了溫州市甌海區文聯創作中心和浙江泰恒集團企業文化中心。陳德祥與溫州市甌海區文聯領導對如何做好新時期基層文聯工作作了交流,并看望了在溫州企業工作的凱里市作協會員,勉勵他們在工作之余多創作新作品好作品,借助異鄉的發展平臺為繁榮凱里和甌海兩地文藝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10月下旬,市文聯與州文聯和州、市音協聯合舉辦了黔東南州首屆原創歌曲音樂晚會,本土音樂人創作的原創歌曲《走進苗鄉侗寨》、《凱里我美麗的家鄉》、《甘囊香》、《多彩巴拉河》等與著名音樂人浮克、朱德榮創作的歌頌黔東南的原創音樂同臺演出,并通過凱里人民廣播電臺現場直播傳遍了苗鄉侗寨,深受廣大市民好評。11月中旬,市文聯和市美協陪同以著名畫家劉文西為團長的黃土畫派采風團深入凱里麻塘革家寨和石龍西家寨采風創作。11月下旬,根據市委安排,市文聯與上級部門聯系,準備與中國攝影家協會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合作,在2011年2月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期間舉辦全國少數民族吹管樂大賽和攝影大賽。
市文聯還大力推薦本地文藝家到魯訊文學院等高等院校深造,以此提高文藝工作者的理論水平和創作能力。元月中旬,市文聯組織召開座談會,歡迎我州作家韋文揚、楊秀剛從魯院第12期少數民族作家高級研修班學成歸來。去年9月至今年1月份,州作協主席韋文揚和州作協副主席、凱里市作協副主席楊秀剛分別代表苗族作家和侗族作家參加了魯迅文學院舉辦的少數民族作家高級研修班學習。楊秀剛在4個月的學習實踐中,創作修改了4個中短篇小說,其中有兩篇分別被中國核心文學期刊《十月》、《民族文學》采用。這是我州作家新世紀以來首次有作品被《十月》采用。4月下旬,市文聯黨組書記吳壽華參加由州文聯組織的赴寧波學習考察活動。5月上旬,市文聯主席陳德祥到威海參加由中國文聯舉辦的全國基層文聯領導干部培訓班學習,中國文聯副主席覃志剛、中國音協名譽主席傅庚辰等領導和藝術家親自授課。5-6月,市作協會員顧濤參加了由中國作家協會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作家改稿班學習培訓,赴內蒙、新疆等地采風創作。7月,市作協副秘書長周曄參加了中國詩詞研究會在北京舉辦的頒獎典禮。
通過主動與上級文聯和高端文藝機構合作,充分調動基層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凱里市呈現出文藝人才不斷涌現,文藝作品異彩紛呈,文藝事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圍繞中心 奉獻才智 鑄造品牌
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要求文聯要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積極有效的文藝支持。
2010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是一屆充滿創意、在往屆蘆笙節的基礎上有很大提高的蘆笙節。凱里市文聯組織凱里及外地文藝家,在春節假期和雙休日、工作日加班加點地開展工作,為2010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提供高效的文藝支持,充分挖掘甘囊香蘆笙會的文化內涵,創作系列歌曲、文學、攝影、美術作品和電視解說詞,設計蘆笙節圖標、畫冊,竭力打造甘囊香這一文化品牌。
市文聯參與了2010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的策劃論證,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文聯負責策劃蘆笙節系列活動中的種植圣林活動,組織市作家協會會員撰寫香爐山圣林碑碑文,并廣泛征求領導和社會各界意見。請苗學會專家將碑文翻譯成苗文,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韓宗祥題寫碑文。組織市美術家協會會員設計制作圣林碑和活動現場彩繪背景,從錦屏縣選取石材,精心打磨制作安裝圣林碑。組織市美協會員設計蘆笙節LUOGO圖標;組織市作家協會會員撰寫蘆笙節開幕式電視短片解說詞。
文聯還開展“神秘甘囊香”、“我心中的甘囊香”緊急征文,收到文學、歌曲、攝影等作品200余件,其中市作家協會姚遙創作的散文《甘囊香,甘囊香》發表在《貴州日報》,陳德祥、鄭建安創作的歌曲《神秘甘囊香》得到好評,福建省三明學院教授余達忠、作家羅國剛、李葆忠、水若寒、秦蕪及廣大作者踴躍投稿,文聯結集出版了《苗嶺叢書》甘囊香征文專輯。
市文聯為蘆笙節宣傳畫冊組織了大量文字、圖片稿件,并參與畫冊的編審工作。為蘆笙節提供《中國文藝家》凱里專刊作為外宣資料。參與創意市集就是甘囊香、金蘆笙國際吹管樂大賽等活動的組織實施工作。組織文藝家對2010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進行全程采風創作,用文藝的形式記錄這一重大節日活動。
7月23日開幕的黔東南州第七屆運動會暨第一屆少數民族運動會是近20年來才舉辦的一次體育盛會。運動會籌辦之初,組委會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布了征集會歌、會旗、會徽等運動會文化符號的公告,但公告發出后,收效甚微。
4月下旬,組委會臨時決定成立征集組,由凱里市文聯牽頭征集會歌、會旗、會徽和吉祥物。征集組成立后,在短時間內組織市文聯會員創作了62件會標、8件吉祥物、22首會歌。5月初,組織專家組對會歌和會旗、會徽、吉祥物進行評審。通過民主、科學的評選,市美術家協會楊俠、趙德軍設計的會標和吉祥物,市作家協會羅國剛作詞、音樂家協會楊家昭作曲的歌曲《共同的期待》入選,組委會在州電視臺、州報上作了公示。之后,征集組又組織市文聯會員設計州運會會旗,通過專家和領導評審,市美術家協會楊曉明設計的作品入選。征集組在短時間內圓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工作任務。
《苗嶺》雜志截至10月共出刊20期。作為一份內部資料,《苗嶺》為宣傳凱里,培養人才,傳播民族文化等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苦于沒有公開刊號,市文聯一直在想方設法尋求《苗嶺》的出路。經黔東南州青年作家創作中心協助,市文聯申請了中國文化出版社的ISBN系列叢書號,在兩年內出版8本《苗嶺叢書》。年底,《苗嶺叢書》第一輯、第二輯相繼出版。這是我國繼韓寒以公開系列叢書號出版《獨唱團》后第二套雜志性質的系列叢書。《苗嶺叢書》第一輯包括“神話甘囊香”、“動感黔東南”、“品味原生態”、“苗嶺聆天籟”四個主題,第二輯是一本書畫攝影作品集。
2010年,凱里市文聯切實圍繞“三貼近”方針,認真履行文聯組織、聯絡、協調、服務工作職責,緊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真抓實干,開展了“迎春書畫攝影展”、“夕陽紅老年攝影家作品展”、“七運會攝影展”等3次大型展覽,舉辦了“第三屆飛龍雨杯全國文學征文大賽”、“甘囊香主題征文活動”、“廉政文化征文大賽”等3次征文活動,舉辦了“李家祿作品研討會”、“沈成君作品研討會”兩次研討會(筆會),開展了“聚焦季刀苗寨”、“走進奉合水鄉”、“聚焦甘囊香”等3次大型文藝采風活動,舉辦了“黔東南州首屆原創歌曲音樂晚會”、“送歡笑走進苗鄉侗寨曲藝晚會”兩次大型晚會。會員楊德、沈成君、李家祿等多部作品公開出版,一批會員作品在省級以上報刊和展覽發表、展出、獲獎,多名會員加入州、省及國家文藝家協會。
發展文藝 提升實力 共同跨越
2010年,凱里市文藝事業的蓬勃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社會進步,經濟繁榮,政治文明。以文化為紐帶,通過發展文藝事業,提高文化競爭力,提升發展軟實力,以此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這是凱里城市發展進程中的必由之路。
近期,凱里城市總體規劃通過省政府審批。《規劃》將周邊縣部分鄉鎮納入中心城區范圍,建成后凱里城市總面積415.4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60萬人,將成為貴州東部區域性中心城市。
城市的整合擴容,文化必須先行。只有文化的交融發展,才能塑造城市的靈魂,提升城市品味,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城市和地區的跨越。為了配合“大凱里”建設,近年來凱里市文聯致力于與周邊縣的文化交流融合,通過聯合舉辦文藝采風、創作、筆會、展覽等活動,共同推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