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協警 為疏散群眾血染滬昆高速(組圖)
朱清給父母蓋的小磚房
朱清的父親、母親、弟弟
朱清的父親和叔叔在靈堂里
朱清的靈堂
2011年元月1日下午6時許,玉凱一大隊協警朱清隨隊友到滬昆高速劍河縣岑松鎮境內段處理交通事故。其間,他在疏散散亂的群眾時,一輛失控大貨車飛奔而來,撞向一輛肇事大客,車廂上的鋼纜飛出,年僅28歲的朱清轉眼間被壓入了公路邊溝,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元月4日,在朱清犧牲后的第三天,記者通過有關渠道獲悉,有關部門將向上級部門為朱清申報“革命烈士”。
28歲協警血染滬昆高速
2011年1月1日下午5時許,寒風蕭蕭,風雪飄零。朱清和隊友徐紹光、楊俊正在高速公路上執勤,當天,天氣突然變冷,高速路上凝凍,事故不斷。
到下午6時許,報警電話又響起:在劍河岑松附近又發生了五起交通事故。警情就是命令,朱清和隊友又拖著疲憊的身軀,往岑松趕去。
下午18時30分,朱清等趕到了事故現場,結果發現前方數百米處有三輛肇事車輛停在道路上。民警徐紹光見狀擔心車輛突然失控,撞向自己駕駛的警車,便緊急減速朝道路右邊停靠,但是已經來不及了,一輛牌號為貴HA0408的大客車很快沖來,橫滑著撞向了警車尾部,警車當場被撞翻并墜入公路右邊邊溝。
這一撞,徐紹光左腳膝關節以下骨折,而民警楊俊胸部被擠壓受輕傷。好在大伙都沒有生命危險,趕緊從警車里爬了出來。
走到路面上,朱清看到大客車上的不少乘客還在行車道內,很危險,而大客車駕駛員六神無主,便緊急把乘客疏散到公路之外。
大部分乘客安全了,但朱清還在現場忙碌著,就在這時,一輛牌號為贛CF5090號的失控大貨車突然撞向了大客車尾部,瞬間,裝載在貨廂上的盤狀鋼纜滾筒(每個重量約一噸)飛出,朱清全然不知,其中一盤鋼纜擊中了他的身軀,轉眼間,朱清就被壓入了公路邊溝……
隊友和乘客們驚呆了,大家用雙手和身體狠命地推著壓在朱清身上的鋼纜,但是,這家伙實在太重,哪里拉得動。
“哇……”有人哭了起來,一種悲涼的氣氛在現場籠罩開來。
徐紹光說,當天,朱清和隊友們已勞碌奔波了20個小時,沒有吃上一口熱飯。
好男兒志在警營
朱清1982年6月出生于劍河縣柳川鎮巫泥村。小時候,親人就發現他是與眾不同的孩子,他有理想,經常念叨著自己長大了就要去當兵。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努力學習,堅持鍛煉身體,遺憾的是由于家庭貧困,念到高中后,父親無法負擔他的學費,他只得背上空空的行囊,到廣東潮州去打工。沒有想到這一去,讓他幾次錯過了考兵的機會。部隊去不成了,但是警營也像部隊一樣,他暗下決心,有機會,一定到警營去鍛煉。
2005年,他成為了一名派出所的協警,開始了他的“從警”生涯,到2009年9月,他又被招入省交警總隊直屬支隊玉凱一大隊工作,成了一名光榮的高速協勤。盡管是協警,但是朱清很在乎這份工作,在他心目中,這工作是來之不易的,所以,在崗位上,他愛崗敬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關鍵時刻,還具有獻身,毫不不顧自己的安危。
2010年2月13日,時值除夕夜,朱清放棄與家人團聚,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當晚,他主動請戰,和大隊民警上路巡邏。22時20分,朱清等巡邏至臺江境內的二大橋上時,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了“救命、救命”的呼救聲,朱清循聲尋找,發現一男子平躺在橋下茅草叢中,滿臉是血,奄奄一息……
朱清和隊友一邊通知急救部門,一邊尋路救人。因為是高速橋,路是很不好找的,無奈之下,朱清一咬牙,在高速路上逆向往臺江方向跑了1公里左右,然后靠山坡上的樹木支撐,一步步走下山。找到受傷男子后,朱清對其進行了簡單包扎,然后與橋上的施救人員共同商討解救辦法。商量來商量去,大家決定按照朱清的方案實施,那就是將擔架順著大橋放下,然后由朱清本人將傷者抬上擔架,最后由橋面上的施救人員將擔架從地面拉到橋面。
這個辦法很奏效,傷者很快被轉移到橋面上。事后,隊友發現朱清的全身已濕透,衣服上破了很多個洞,雙手則被荊棘劃傷,傷痕累累。回到大隊后,朱清換上衣服,簡單處理了一下傷口,又和隊友們趕往下一個事故地點。
交警隊的“活雷鋒”
除了認真工作,朱清還是個“活雷鋒”,在高速交警工作不到兩年時間,好事則做了一籮筐。
2010年7月21日上午,朱清與同事在高速路上巡邏至滬昆高速交喜1號大橋時遇一50多歲婦女求助。該婦女說,他和丈夫運送家具到貴陽去,經交喜1號大橋時車輛發生故障而停駛在大橋上。
為找到修車所用的零部件,他丈夫已只身趕往貴陽,當前無法聯系,而她本人因身無分文,已有一天多未進食了。朱清獲知情況后,立即對停駕在高速路上的車輛采取了安全措施。之后,他掏出自己身上僅有的20元人民幣,趕赴劍河新縣城,給這位“守車大姐”買來了面包、餅干和礦泉水。臨走時,朱清“感覺不放心”,便把自己和單位的電話留給了“守車大姐”,還叮囑說,如果其丈夫下午6時還未歸,他將和同事將給他送飯并幫助她看守貨物。
“守車大姐”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當日下午17時許,“守車大姐”的丈夫安全回到了交喜1號大橋后,特意給朱清打電話致謝,他說:他們夫婦永遠不會忘記好心的貴州交警。
孝順兒 把父母帶在身邊
1月4日下午4時許,玉凱一大隊辦公樓。大隊長雷明春正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
“請問雷大隊,能否安排我們到劍河鄉下去見見他的家人?”有媒體記者問道。
雷明春眼圈紅紅了,沉默片刻,他說,朱清的家就在大隊的背面不遠處,你們去看看吧。
在大隊民警的帶領下,記者沿一條小路步行了100多米,就到了朱清的家。
記者看到,這是一棟低矮的小磚房,總共有三間,旁邊,還搭建著一個柴鵬般的小房子,從小房子里冒出了裊裊的炊煙……
記者走進小磚房內,只見朱清的母親、弟弟正在商量著什么,他們的臉上掛著淚花。
“朱清這孩子,走了太可惜啦……”看到記者來了,朱清的母親哭出了聲音。
現場有記者問道:朱清的老家在劍河下鄉,而他的父母怎么會在這里居住?
朱清的叔叔朱景榮長嘆一聲,說起了事情的原委。
他說,朱清從小孝順,無論是以前在外地打工,還是在交警隊工作,父母是他最牽掛的,以前,他一有空,就趕回家去,看望父母,發工資的時候,總不忘給老人帶些豬肉和衣服。
前些年,他的母親突然發病,朱清獲得消息,十分著急,立即趕回老家把父母接到劍河看病。這之后,由于兩個姐姐均已出嫁,而弟弟,還在外地打工,于是,他決定把父母留在身邊。
最初,他租房給父母住。今年,在當地政府和玉凱一大隊的關心支持下,朱清在大隊背后的空地上給父母蓋起了小磚房。
“朱清的工資很低,這房子,是他借了別人的幾千元蓋起來的……”朱景榮說。
聽到這里,朱媽媽哭得更傷心了,她說:“現在還欠別人萬多塊錢,他走了,還不曉得怎么還得起人家……”
特別的聚會
進入公安系統工作后,朱清努力學習,不僅熟練地掌握了公安業務,還學會了不少的法律和安全知識。
一有機會,他就會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向親朋好友甚至不熟悉的駕駛人宣講法律和安全知識,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且不可疏忽大意。
2008年春節,時年在劍河縣交警大隊上班的朱清回家過節,一路上,他看到不少人駕駛摩托車時或捎帶上4、5位乘客,或橫沖直闖,隱患眾生,十分擔憂。
回到家后,他召集了30多位房族人以吃年飯的方式聚會,其中有七八十歲的老人,更多的是經常駕駛摩托車上路的青年小伙。
席間,朱清介紹了自己的工作情況,也講述了自己的擔憂……他見多識廣,在房族中是很有威信的,因而他的話,大伙也容易接受。
為了說得更生動,朱清把自己隨身攜帶的一本《交通安全法》拿了出來。其間,他專挑大伙經常接觸到的條款念,還結合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事例進行必要的解說。
當時,朱清的弟弟朱貴也在現場,朱清說的一句話,給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至今都還記得。朱清說:有的人騎摩托車時覺得車速越快就越有風度,就越顯得自己了不起,其實,那是最愚蠢的行為,真正對自己和他人生命負責的駕駛員,車只會越開越慢……
“我哥說這句話的時候,大家聽得很認真,有幾個老人還一邊說“好”,一邊朝我哥舉起了酒杯子!”朱貴說。這一次聚會對大家影響還是很大。朱清的叔叔朱景榮告訴記者,這之后,他很少看到寨子上的年輕人飆車了。
延伸閱讀:
朱清同志犧牲后,元月2日,省委書記栗戰書在《貴州公安要情專報》2011第2號“交警玉凱一大隊在處警過程中一協警犧牲兩民警受傷”上批示:“請切實做好犧牲協警親屬工作,抓緊救治受傷民警,同時做好參戰干警的安全工作。并向全體參戰干警致謝﹗”
省委常委、副省長黃康生指示:“請公安廳認真落實戰書書記批示精神,全力投入抗凝凍、保暢通工作。做好犧牲協警家屬的慰問工作,抓緊救治受傷民警。”
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廳長崔亞東批示要求有關同志將省委書記栗戰書的批示及關心轉達犧牲同志親屬及受傷參戰干警。認真落實好。”
根據各級領導的指示精神,目前,兩名受傷的交警已轉入黔東南州醫院救治,而犧牲協警朱清的后事,目前正在辦理中。
事件回放:http://www.zhxpm.cn/news/sh/201101/47730.shtml
高速執勤 三名警務人員受傷或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