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課本來賣唱 貴州一對小姐弟流浪益陽街頭
據湖南在線消息 從大年初四開始,益陽街頭出現了這樣一對姐弟,他們和父親一起,架著小音箱賣唱,向每一位給予幫助的路人道謝。他們來自貴州凱里,他們——
背著課本來賣唱
本報記者 張丹丹
“媽媽病了……籌集學費……謝謝好心人!……”這樣的橋段,怎么看都像是騙術。可是,13歲的張麗萍和10歲的張孫斌姐弟就是站在寫著這些句子的白紙前,架著小音箱,一遍又一遍地唱著《隱形的翅膀》,用賣唱的方式乞討。一起唱的,還有父親張佑清。兩個書包擺在地上,里面裝滿了姐弟倆的課本,晚上,他們要做作業。這一家人,來自貴州省凱里市。
疑為被拐兒童,經民警核查后,證實為一家人
2月6日下午,在中心城區康富北路的步步高超市附近,張麗萍和張孫斌正在賣唱,地上除去一口用來裝錢的箱子和一張寫明母親患病家庭困難的白紙外,還擺放著這個家庭的戶口簿。
記者接到群眾舉報,懷疑這兩個長相清秀的孩子是被拐兒童,于是撥打了110報警。接警后,赫山區金銀山派出所的兩名值班民警立即趕到現場,將孩子帶到一旁詢問,登記相關信息,檢查張佑清的身份證及家庭戶口簿。隨后,民警登陸公安系統的全國人口信息庫核實了張佑清的身份,結合盤問時孩子對答自如、沒有暗示需要幫助等現場信息,基本證實張佑清、張麗萍和張孫斌是一家人,排除被拐兒童的可能,但暫時無法確定他們的賣唱行為究竟是不是行騙。
從派出所出來后,記者回到康富北路,看到這一家人仍然在賣唱,盡管那口箱子里的錢并不比一個小時前多。張佑清的普通話說得不錯,他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畝薄田養不了五口人
貴州省凱里市凱棠鄉,從地圖上看,這是一個距離益陽有600多公里的偏遠山村。張佑清家有三個孩子,加上他和妻子,共5口人,種了一畝多田的水稻,養了兩頭豬和一頭牛。這是一個苗族家庭。因為最小的張孫斌開始上學,爺爺奶奶照顧不了了,原本在外打工的張佑清幾年前回了家鄉,從此家庭收入驟減。
“水稻只產一季,打出來的大米不夠我們5個人吃的”,張佑清說,這一畝薄田養不了五口人。更為不幸的是,去年,妻子被查出患有子宮腫瘤,“開刀的話最少也得一兩萬塊錢,出不起,沒去治”。盡管這樣,張佑清還是聽說政府能在住院后報銷60%至70%的住院費,他打算籌一筆錢先讓妻子去住院。但這些費用算下來,正在讀高中二年級的大女兒的學費卻是怎么也擠不出來了的。
為了姐姐的學費,姐弟倆行走賣唱
2月6日的益陽不算冷,天氣預報顯示這一天最高溫有20攝氏度。張麗萍穿著紫色的高領毛衣,張孫斌穿著土黃色的兒童外套,很干凈。站在康富北路賣唱時,一旦有路人往箱子里放錢,姐弟倆就會清脆地說聲謝謝,很有禮貌。民警詢問時,姐弟倆有些緊張和迷惘,但還是工工整整地在民警手中寫出了自己的名字、出生年月和居住地址。
今年,已經是年僅13歲的張麗萍第三年賣唱了。從11歲開始,每到放假,她都和父親、弟弟四處行走賣唱,走過了哪些地方,她已經不太記得。“我愿意這樣,因為可以找點錢。”很難說清張麗萍的這句“我愿意”到底有幾分可信性,但每年都以這樣的方式乞討營生卻是這家人的真實生活。
交談中,張佑清反復強調張麗萍和張孫斌的學費是不用錢的,這次出門賣唱是為了籌集大女兒開學時要交的1500元學費。對于假期中的賣唱生活,張麗萍和張孫斌似乎已經習慣了。張麗萍的歌唱得很好,姐姐唱累了,弟弟也會拿著話筒像模像樣地唱上幾句。
過完年才出門,想去長沙卻買不到票
張佑清的言語中透露出對這個假期的一些失望,因為年前都是大雪天,出不了門,等到天放晴時,已近年關。“過年總得一家人在一起”,就這樣,這個寒假的賣唱計劃拖到了大年初二才開始。2月4日下午,張佑清帶著張麗萍姐弟搭上了凱里至婁底的火車,想從婁底去長沙,卻買不到車票,于是到了益陽。2月6日,已經大年初四,他們終于開唱了。
“沒找到多少錢,可能還不夠我們今天的花費。”望著箱子里零零散散的幾張5元、10元、20元人民幣,張佑清打算還是想想辦法去長沙,因為“那里人多些,有錢人也多,可能要好一點”。也因為這一點,他拒絕了記者提出的“送他們回凱里”的幫助。
住10元一晚的小旅館,書包里背的都是課本
下午6點的時候,張麗萍面前擺放的箱子里還只有幾十塊錢。張佑清說,還有幾元錢的硬幣被他收進去了。然后,這個貴州男人開始計算這一天的花銷:“我們三個人,一人吃碗面,就花掉了十幾塊錢,一天吃了兩頓,晚上還要住,一天的花費要五六十元。”張佑清盤算著,晚上住的地方最好只要10元錢,“如果要15塊錢的話也沒有辦法,只能住了。”對于住宿,他的心理底線是15元一晚可以住三個人的小旅館。“晚一點等街上人少了再去找地方住,現在先唱著。”
說著說著,他突然指著擺在地上的兩個書包激動起來:“我雖然帶他們出來找錢,但是學習是沒有耽誤的,我要他們帶了書出來,晚上是要做作業的!”像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他沒有反對記者檢查作業的要求。
的確,兩個孩子的書包里放滿了課本,語文、數學、寒假作業都有,有的書到最后一頁還有筆記,有的作業卻只寫了1/3。10元一晚的小旅館里有沒有桌子給姐弟倆寫作業、燈是不是夠亮,這些記者都無法得知。張佑清只是說:“反正晚上要做作業。”
張麗萍說自己的成績“只是一般般”,但她的語文課本第一頁上寫著“我的理想”四個字,像是個有夢的女孩。
網友感動,呼吁“全民打拐還要全民幫困”
當天晚上,記者通過微博發布了張麗萍姐弟倆的賣唱故事,短短5個小時,轉發量和評論量就超過400條,且此后仍然不斷有人轉發和評論,很多網友被這家人的故事感動,更呼吁“全民打拐的同時還要全民幫困”。
事實上,發現張麗萍姐弟的群眾就是因近期微博上掀起的“打拐狂潮”而向記者舉報的。1月29日開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嶸發起的“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活動受到了網友的密切關注。該活動號召網友拍下身邊的乞討兒童,將照片傳上網絡,注明拍攝時間和地點,以幫助公安機關和失蹤兒童父母尋找失散的孩子。從各界名人到普通群眾,微博上,每天都有數以百萬計的話題圍繞乞討兒童,每天都有幾百上千個乞討兒童的照片被公開。更讓人激動和欣慰的是,已經陸續有失蹤兒童父母通過這一活動找回了孩子,趙薇、韓紅等全國政協委員也開始撰寫提案,準備帶到全國“兩會”。
但是,在面對張麗萍姐弟時,網友們更多了一份感動和思考——
“雷大大”說:這也出現了一個很現實很嚴重的問題,并不是每一個乞討的孩子都是被拐賣和被控制的。
“海檬果”說:希望當地朋友幫助一下這家人,讓咱們互助互愛吧!
“小毛驢太太”說:如果學前到高中的教育都是免費的,應該可以避免很多悲劇。
“All4Love-Rachel”說:不僅民眾、警察、媒體,還要醫院、心里輔導、親子鑒定……統統都要跟上。
“草根智慧”說:兒童乞討是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應該聯系救助機構予以救助。貴州凱里的可以請他跟春苗助學網聯系下,我捐助的一些學生都是從該網獲得信息。
“真正的老李”說:對拐賣的打擊和對貧困人群的幫助應該同步。
幫助張麗萍們,需要更多人行動
截至發稿時止,記者多次撥打凱里市公安局電話都無人接聽,因此尚無法證實張佑清所說的故事是否百分之百屬實。但不需要懷疑的是,張麗萍和張孫斌需要更多幫助,無論他們是否“自愿”賣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禁止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或者組織未成年人進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動。從小就走南闖北過著賣唱生活的張麗萍姐弟可能不會發現“賣唱乞討”帶來的心靈創傷,但我們的社會卻不能對此熟視無睹。
如何從民政、教育、公安、就業等各方面施力,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保護每一個孩子的權益,不讓一個孩子流落街頭,不讓一個孩子上不起學,不讓一個孩子背負不該有的沉重……,還需要更多人加入。
“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活動倡導,如果看見賣唱、賣藝、乞討兒童,請拍照并上傳至網絡,請及時撥打110報警并等待警方到達現場核實乞兒身份。個人的力量有限,如果父母無力為孩子撐起一片藍天,至少這個社會要撐得起!
對于這一家人,本報將繼續關注。
采訪手記
相信與懷疑的掙扎
張丹丹
說實話,到現在,我仍然不敢十分確定地說張佑清一家人的確是因家庭貧困而外出賣唱乞討。地圖上兩厘米的距離,成功阻擋了我對事實的把握。
一個原本被懷疑為拐賣、詐騙的事件,最后成了一家人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這個顛覆來得太強烈,盡管民警已經排除了拐賣的可能性,但是作為記者,我仍然擔心用耳聽來的故事會導致報道的失實,讓好心的讀者陷入騙局。
這個故事,您可以選擇相信,也可以選擇和本報繼續關注、查找真相,但是在此之前,它還是被付諸了筆端。因為,張佑清可以說謊,張佑清的故事卻一定會發生在某個角落。
貧困、病痛……,這些魔鬼還在折磨著太多的人。
堅強、隱忍……,這些高尚品質也從來都在底層勞動人民身上閃射出耀眼光芒。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一個社會的力量卻可以很強大。無論是張麗萍、張孫斌這樣的孩子,還是被人誘騙、拐賣而上街乞討的孩子,如果今天沒有人向他們伸出援手,如果今天沒有人斬斷他們身后的愚昧和黑暗,那么當這份黑暗蔓延時,也許已經來不及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