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練字1小時 52年重來沒間斷(圖)
楊燕尤平時練字用的筆和墨
楊燕尤平時習作
“我那老頭子昨天去貴陽,要我兒子給他買毛筆去了,”今年61歲的王桂英老人正在告訴筆者楊燕尤老人的去向。
楊燕尤是岑鞏縣注溪鄉周平村周家寨上的一位普通的農民,因酷愛書法,鄰里鄉里人逢年過節,或有大小紅白喜事常請他去寫對聯,在周坪這個州級文明示范村里小有名氣。
走進楊燕尤家的堂屋,亮堂堂的神榜兩邊貼滿了他自己親筆創作的書法作品。據楊燕尤的妻子王桂英介紹:她與丈夫結婚今年正好40年。在她的記憶里,楊燕尤每天堅持練字至少一個小時,已成為這40年來每天必做的功課,無論是春耕秋種,還是酷暑寒冬,雷也打不動,要是誰要阻止的話,他就會跟誰沒完。王桂英一邊說著楊燕尤過去練字的一些趣事,一邊從隔壁的一間屋子里拿出楊燕尤平時練字的毛筆、壓鐵、硯臺和兩大捆手稿給筆者欣賞。
濃濃的墨香中,沁潤著一位普通農民對書法的熱愛,對藝術的執著。
“我老四啊!前幾年,送我那在貴陽工作的侄子讀大學的時候,家里算是有點困難喲,弟嬸妹要他拿錢去買肥料,他回來時只買了一只毛筆和一瓶墨汁,弟嬸妹問他買的肥料呢,他一時才恍然大悟,吱吱嗚嗚地說自己買了毛筆和墨汁后就給忘了”楊燕尤的二哥,今年65歲的楊統尤老人笑著對筆者說起這件事。
“我那老頭子要是知道你今天來采訪他,一定非常高興!”王桂英老人一邊說著,一邊撥通了楊燕尤老人的電話。
“我七歲讀一年級,八歲讀二年級,九歲跳級讀四年級,十歲跳級讀六年級,十一歲那年,我考上了中學,因家庭困難被迫輟學。沒辦法,我只好通過練字的方法來學習。”楊燕尤在電話里向筆者講述了他的練字緣由。
按照楊燕尤現在的年齡推算,他11歲之后的幾年里,正要是處在我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既然那時候家庭很困難,又哪來多余的錢去買筆、買紙呢?
“他小時候練字從來不用筆和紙,冬天烤火時,用火鉗在灰里比畫;夏天休息時,就用水在桌子上寫,有一次鋤草時,還用鋤頭在田里寫字呢……”楊燕尤的堂哥楊徽尤老人今年78歲了,回憶起這些往事,嘴巴都笑得合不攏。
楊燕尤在電話里向筆者講述,1966年,他在響水洞水庫修水利,看到毛主席寫的“四海翻騰云海怒,九州生氣風雷急”那首詩時,佩服得五體投地。從那以后,他就開始學習毛主席的書法。除此之外,他還學習過王羲之的行書,張旭的狂草。
楊燕尤還說:“現在社會好了,他們村又是州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文化更不能落后,所以,他一有空就去村圖書室借閱報紙拿回家來讀。前幾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了一些農民書法家的作品后很受鼓舞,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有機會參加一次全國規模的農民書法比賽。”
放下電話后,筆者衷心地祝愿楊燕尤老人夢想成真。
(楊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