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鞏縣農民實現“高端”創業(圖)
張峰專利證書之一
張峰的實驗室
高守坤公司的生產車間
他們都是地道的鄉間農民,一個因天生殘疾中途輟學,一個小學尚未畢業,他們卻都有著同一個高遠的志向:研究產品、申請專利、開發市場,成功實現“高端”創業,并闖出一片天地,他們的事跡在當地群眾中傳為佳話。
張峰:發明小專利闖上大舞臺
21歲的殘疾青年張峰,是岑鞏縣大有鄉臘恰畈村塘灣組人,當地村民都叫他“發明大王”。因天生聽力障礙,高一未畢業就輟學在家。因與人溝通困難,極少外出的張峰,卻用兩年的時間發明了兩種新型實用多功能筆。
他研制的新型多功能實用筆參加“2009年中國青年創新大賽”,新產品設計和創意營銷策劃分別獲得一、二等獎,并獲得4項國家專利。
張峰的事跡和發明專利被媒體廣泛宣傳后,立即引起社會關注。
2010年5月,岑鞏縣思瑞高級中學(私立)校長丁立希資助張峰將專利產品送往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參展,并親自陪同前往。博覽會上,張峰發明的“電腦閱卷專用考試多功能筆”獲得熱捧,丁立希當場代表思瑞中學答應出資100萬元生產這款筆。目前,張峰已與思瑞中學簽定了合同,同意以2萬元專利轉讓金,讓思瑞中學試生產專利產品一年。
據了解,張峰的“電腦閱卷專用考試多功能筆”專為考試機讀卡發明,它首創采用扁長狀筆芯,能幫助考生輕松一涂就能被計算機識別。張峰的另一個發明——“中華保節筆”,1支筆相當于6支普通水性筆的用量,大大降低了拋棄筆芯對環境造成的壓力。
日前,張以科還告訴筆者,去年12月,張峰的另個三項專利以28%的股份入股貴州博士化工有限公司,簽定產品生產銷售合同10年。而他和張峰也同時被聘請到公司工作。目前公司每月付給父子倆每人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每人每月還享受住房補貼500元。最令張以科興奮的是,兒子苦苦研究的專利終于登上了大舞臺,幫他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創業夢。
高守坤:申請專利創大業
農民高守坤,通過10余年的努力,成功將自家“祖傳秘方”申請到國家專利后,投資辦工廠、開公司生產銷售“侗家貢酒”系列專利產品,憑借小專利創出了大產業。
今年45歲的高守坤,是岑鞏縣注溪鄉馬家溝村地地道道的農民。由于家里窮,小學只上到三年級就失學了。
不甘心一輩子受窮的他,千方百計通過自學成才,成為一名農民作家,當上了岑鞏縣文聯常委。1985年因一部戲劇作品,獲得文化部 “全國農民戲劇豐收獎”第一名,得到8000元獎金,一舉在文藝界享有名氣。
1985年,高守坤把獎金作為投資,買下一輛拖拉機跑運輸,想快速致富,沒開幾天,便翻車傷了人,血本無歸,還欠下了一大筆債。從此,高守坤走上了漫漫求財路。后來,他開過煤場,打過小工,當過工廠業務員,但都沒有賺到錢。
1997年,高守坤靠身上僅有的50元錢,擺起了小地攤,賣起了祖傳秘方釀制的“侗家貢酒”系列產品,一賣就賣出了名堂。
他的“侗家貢酒”一到市場,憑著獨特的口感和良好的保健功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產品供不應求。一個人忙不過來,他就請了10多個工人專門替他制酒,辦起了家庭小作坊,他自己帶著產品到處闖市場搞銷售。幾年間,他先后跑遍了廣東、廣西、新疆、湖南等10余省大半個中國,產品也從縣城走向全國。
2005年,高守坤的文友提醒他把配方提交國家專利局申請專利。2007年,在縣委縣政府領導的親自過問和當地職能部門的關心幫助下,高守坤不僅將他的“祖傳秘方”成功申請到了國家專利,還順利拿到了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食品安全生產許可證。
2008年,高守坤通過努力得到各方支持,順利辦起了岑鞏縣永盛酒廠,注冊成立了擁有100萬元固定資產的侗家秘宮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當上了廠長和公司董事長。
據悉,目前公司正式投資運營,效益可觀,年產值達到50余萬,侗家貢酒系列產品也迅速從地攤登上了全國各大城市的超市、星級賓館的大雅之堂。
(張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