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市區尚有約70部IC卡電話在運轉中
在凱里友莊路上班的劉女士常到本單位門口的IC電話亭邊轉悠,她這不是去打電話,而是看時間和張貼在電話亭上的廣告。記者3月1日從中國電信黔東南分公司獲悉,目前,凱里市區約70部IC卡電話還在使用中,每月產生的收益約只有1000元,IC卡電話逐步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據介紹,凱里市區的IC卡電話興起于1997年,由于它置身于街面上,打破了人們只有在家里或辦公室才能打電話的“通訊格局”,所以很受市民青睞,一時間,人們都以手中持有一張或幾張IC卡為榮耀。
到1999年,由于尋呼機的大量使用,人們對IC卡電話的青睞進入了高潮期,這時的IC電話,不僅在大街上有,還安裝到了不少單位(包含學校)的過道上,甚至辦公室里。數據顯示,當時凱里市區的IC卡電話亭有1000多座,而黔東南州電信每年IC電話卡銷售總量達八九百萬之多(指IC卡面值)。2002年后,手機興起,IC卡電話開始走“下坡路”。
“目前,凱里市區尚有100多座IC卡電話亭,但約只有70部還在運轉。”中國電信黔東南分公司的陳經理說,但是使用的人員很少,主要是部分還保留著IC電話卡的市民以及部隊的人員。每個月此項業務產生的收益僅有1000元左右,而電信部門每年維護設備等產生的費用則是10萬以上,甚至20多萬元。
“盡管我們是虧損的,但是在國家還沒有下達退網令的時候,我們繼續維持黔東南境內的IC卡運轉。”陳經理說。(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