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有座“火焰山”(圖)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途遇火焰山,無法通過,后來孫悟空借來芭蕉扇,才解了燃眉之急。素不知天柱縣坪地鎮境內也有一座“火焰山”,它從2006年開始冒煙,至今不絕,目前,冒煙的“謎底”還未被揭開,所幸此事未對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
3月5日上午,記者驅車趕赴天柱“火焰山”進行了采訪。距離火焰山還有兩公里距離時,就看到遠處的山坡上有大量煙霧,白色的,很像是大霧。當地群眾說,這些煙子,就是火焰山上冒出來的。
記者一行走到了火焰山的腳下,因山高路陡,很不安全,只得下車步行,沿著大山爬了1公里左右,才看清了火焰山的“廬山真面目”。
這是一座海拔約為700米的高山,當地人把它叫著“豬圈彎”,山上有兩個冒煙處,均在半山腰上,其中一處裸露在外,而另一處則“躲”在山洼地中。
記者首先來到了“躲”在山洼地中的一處,該處煙霧很大,把整座山都籠罩了。山上的草木,距離“冒煙口”遠的,枯死了,距離“冒煙口”近的,則變成木炭和草木灰。記者走下了一個小土坡,冒煙的坡面就近在咫尺了,記者看到,它大約有六、七十個平方,分布著好幾個“冒煙口”,每一張“口”都是灰白的,而周圍都是成片的石塊,早變黑了,像木炭一般。
記者爬到了坡面上,靠近“冒煙口”,突然感覺很難受,因為煙霧帶著濃烈的刺鼻氣味,聞到之后,咽喉直發癢。“冒煙口”的溫度還很高,是不能用手觸摸的,否則會被燒傷。
此外,在坡面上遠離“冒煙口”的一側,記者看到了不少黃色的物質,陪同人員說,這是硫磺。
在另一處冒煙的坡面上,記者看到“冒煙口”是一個個的裂縫,最大的裂縫寬約0.5米,最小的寬度也有二、三十厘米。
據當地村民介紹,2006年8月11日,山腳下一個礦洞(距離豬圈彎近1公里)首先冒煙,煙霧很大,站在洞口幾十米范圍內,是伸手不見五指,而且煙霧有很濃烈的刺鼻氣味。“當時我們很害怕,害怕是火山噴發,就趕緊躲開了。”村民們說,三天三夜之后,煙霧才散去。之后有膽大的村民進入冒煙的礦洞“考察”,發現其中的溫度很高,超過50度,因而不敢久留,匆匆折回。
從這以后,方圓1公里范圍內,冒煙事件頻發。2007年上半年,豬圈彎上的兩個坡面也冒出了煙霧,最初就是一小股,后逐漸變大,有時把整座山“裹”得嚴嚴實實,讓人無法看清它的“真面目”。
3月6日,就“火焰山”奇特的冒煙現象,記者致電到天柱縣有關部門進行了采訪。該縣安監局的負責人稱,這是礦物質發熱而引起的自燃,具體原因尚不清楚,所幸這種冒煙現象未對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天柱縣國土局一位副局長說,此前,天柱縣邀請專家幾次到“火焰山”上實地考察,但還未得出結論。有關部門用水沖刷冒煙的坡面,但越是沖水煙霧就越大。“要想揭開謎底,打井勘探是比較好的辦法,但這樣成本太高。”該副局長說。目前,天柱縣各有關部門仍在密切關注“火焰山”冒煙現象,以防不測。(楊仁海 羅茜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