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驚現(xiàn)關于“三十六計”的文物(圖)
說起兵法“三十六計”,人們都不陌生,但是,說起與之有關的文物,知之或者見之者就不多了。在凱里某單位上班的楊先生收藏了13張通過圖案和文字來說明“三十六計”中“十三計”的玉牌。不過,這些玉牌是否是真品,制作于何年代,價值大小還有待專家鑒定。
近日,記者在楊先生家中看到了這些玉牌。每張玉牌為“一計”,因為僅搜集到13張,也就只有13計,分別是釜底抽薪、上屋抽梯、隔岸觀火、連環(huán)計、偷梁換柱、空城計、暗渡陳倉、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李代桃僵、假癡不癲、趁火打劫、以逸待勞等。記者看到,這些玉牌除了顏色有些變化之外,保存完好,沒有損壞痕跡。玉牌一面是古代文字,另一面是與文字內(nèi)容有關的圖案。如“上屋抽梯”牌,文字面用古體字載明為“上屋抽梯”,圖案面則是一位古人爬在樓梯上,另一位古人則在樓梯下“搞破壞”,使勁將樓梯移開。
楊先生告訴記者,他喜歡收藏,工作之余,他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舊貨市場,因為這些地方容易淘到寶貝,獲得意外驚喜的幾率很高。幾年前,他到山東濟南出差,辦完公事后便去尋訪當?shù)氐呐f貨市場。結果,在一個玉器攤點發(fā)現(xiàn)了13塊關于兵法“三十六計”的玉牌。從玉牌的品相以及內(nèi)容上看,他斷定很有價值,于是便與攤主攀談起來。
攤主喊出的價格是12000元/塊。楊先生認為貴了,還價6000元。最后,雙方各讓一步,以8000元/塊成交。
寶貝到手后,楊先生特意購買了一只漂亮的盒子來盛裝。后一直保存在家中。今年以來,楊先生為了知曉這些寶貝的價值,便拿出來找專業(yè)人士鑒別,但至今還沒有人說出玉牌是否系真品,產(chǎn)于何年代,有無價值。
記者通過網(wǎng)絡查詢獲悉,2003年,山東一收藏愛好者發(fā)現(xiàn)了66片關于三十六計的玉簡,這在學術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2009年,國內(nèi)權威專家在山東濟寧召開研討會,確認這些玉簡屬于隋代玉書,有很高的文物和歷史文化研究價值。(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