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她不離不棄 甘愿做丈夫的"腿腳"為他代步
15年前,家住鎮遠縣文德社區的黃進華受傷癱瘓,妻子丁光玲對他不僅不離不棄,還甘愿做他的“腿腳”為他代步,持續至今,被當地群眾傳為了佳話。
好男兒摔傷癱瘓
丁光玲1962年出生于鎮遠縣白羊坪村,1982年到鎮遠衛校參加醫療培訓,結業后被組織推薦當地衛生院做起了鄉村醫生。
黃進華長她6歲,家在鎮遠縣江古鄉大嶺村,1976年到昆明當兵,參加過自衛反擊戰,1982年退伍后自謀職業。
1983年經人介紹,黃進華與丁光玲相識,三年后,他們結為了夫妻。婚后丁光玲上班,黃進華做生意,夫妻倆都很勤奮,沒幾年,夫妻倆就蓋上洋樓。
然而這好日子不長久,到1996年農歷2月2日,災禍就降臨了。當天晚上8點,黃進華去一位堂弟家。其間,不小心從堂弟家3米高的樓上摔下來,腰椎的第十一、十二節骨頭磕在磚頭上,造成骨髓受損。
事發后眾親人先用拖拉機送他回家,后才送入醫院。由于受傷嚴重,加之送入醫院太晚等原因,醫生說“做手術也不能讓他站起來了”。
就這樣,黃進華不能走路,成了“癱子”……
好妻子甘做丈夫“腿腳”
由于樓層設計的問題,丁光玲家居住在二樓上,因而黃進華癱瘓后一系列的麻煩由此接踵而來:不能上廁所,想到家門口散散心,就更難了。此外,盡管使用了輪椅,但是黃進華上下床睡覺也很不方便……
沒有更好的辦法,丁光玲就只有采取了背的辦法來解決這些難題。
然而,她本是弱女子,加之常年在單位上班,肩挑背馱的事很少做,所以要背起有100多斤重的丈夫,談何容易呀。記得一次,她背著丈夫進了廁所,由于太沉身體支撐不了,導致身體失去平衡,頓時栽倒,好在廁所里有草料,沒有傷及丈夫。
但丁光玲有一股不服輸的勁,為能把丈夫輕松背起來,她作了很多努力,上下班堅持走路,借機進行體能訓練。周末,她就上山去割草料、撿柴禾,即鍛煉了身體,也解決了家庭所需,慢慢地,丁光玲就感覺背起丈夫時沒以前那么吃力了。現今,丁光玲快50歲了,但是她依然還像當年一樣能把丈夫背起來。
“這12年來,她實際上就是我的腳,沒有她這樣的腳,我早就完了!”黃進華對妻子充滿了感激。
但是,對于妻子他更多的是心疼,他也在積極想辦法減輕妻子的負擔,他甚至還想過要通過鍛煉重新站起來。
一次,黃進華在電視中看到了運動員在雙杠上玩弄花樣的節目,突發奇想,就在家中的客廳里設計了個雙杠架子(如圖),鍛煉時他雙手握住雙杠,借助臂力的支撐慢慢站立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借助臂力他能長時間“站立”,并能帶動腿腳活動。在此基礎上,他可以自己穿衣服,自己大小便(大小便用具與雙杠捆綁在一起),確實大大減輕了妻子的負擔。
“阿姨,下輩子我來給你做女兒”
丁光玲對“癱瘓丈夫”不離不棄,背丈夫12年的故事,有人表示遺憾,但是更多人表示欽佩。
文德社區的雷勝秀老人親切稱呼丁光玲是“閨女”,她說:“要是沒有玲玲這樣的好人,黃進華不知道會是什么樣子,玲玲,你的心是金子做的。”
“阿姨,下一輩子,我來你家做子女,只要有你,窮點、苦點、累點,我都不怕。”文德中學一位女中學生動情地說。
丁光玲家房屋的屋檐上有4個燕子窩,每年春天,都會有4對“燕子夫婦”進駐產卵育小燕子。當地村民說:“丁光玲人太好了,才有這么多燕子來他們家搭窩”。(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