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農民工投資200余萬建生態產業園(圖)
生態園區內特色景區
溫馨農家屋
游客喜摘鮮果
6月12日,記者在岑鞏縣龍田鎮金壇灣現代農業生態產業園區內看到,自駕游客絡繹不絕。或三五成群在桃園里采摘鮮桃開心品嘗,或在具有南國風情的竹樓涼亭里觀光賞景,或在農家屋里品嘗農家傳統美食,或在藍色的游泳池里嬉戲,或在龍江河的沙灘上漫步……盡情享受原生態的舒爽、怯意。
金壇灣現代農業生態產業園,是該縣龍田鎮返鄉農民工陳昌銀投資200余萬元親手創造的奇觀。5年前,這里卻是一片貧瘠的荒山野嶺。
蜿蜒秀麗的龍江河在該縣龍田鎮老鷹巖境內畫了一個流暢的大“S”,南岸的半島形似壇狀,土質金黃,于是就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金壇灣”。
200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返鄉農民工陳昌銀來到金壇灣,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他看到了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的希望。于是,他傾其所有,與人合伙,籌集資金200余萬元,修通了1.5公里的入園公路;承包了荒山荒地200余畝,河道20多公里,自己動手開荒種蔬菜、植果樹,喂養豬、羊、雞、鴨、鵝等家畜,在承包的河段投放了魚苗,建起了現代農業生態產業園。
眼看產業園的生意逐漸紅火,2006年一場百年不遇的冰雹和大風,把漫山遍野的桃樹夷為平地,岸邊的建筑全部刮進河里,整個生態園幾乎“全軍覆沒”。
陳昌銀沒有忘記當年要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的承諾,他從廢墟中站起來,開始了再次創業。
經過幾年的打拼,如今的金壇灣,具備了觀光、美食、住宿、娛樂、水上游玩一應俱全的休閑度假條件。銅仁、凱里、黔南、貴陽、遵義以及兩廣、兩湖、重慶、四川等外省游客紛至沓來。金壇灣生態園的建設,不僅成就了陳昌銀的個人榮譽(成了“黔東南州私人企業百星”之一),還吸納了當地30多人就業,農忙或節假日達到100多人,人均年收入近2萬元。
該縣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金壇灣農業生態產業園的發展,有關領導多次親臨現場引導園區的發展,還把金壇灣列入了《岑鞏縣旅游發展十二五規劃》:“扶持金壇灣生態園項目建設完善,通過項目資金、招商引資、吸納社會資金等方式投入,預計投資額2000萬元。”
目前,金壇灣生態園新的項目規劃圖已由貴州省旅游研究所擬制完畢,岑鞏至石阡公路擴建、鎮遠至銅仁公路新建工程即將動工,將為金壇灣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張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