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餐廚廢棄物主要用于喂豬 專家建議"變廢為寶"
據統計,目前凱里有餐飲企業1513家,每天,都會有大量的餐廚廢棄物產生,但目前對這些廢棄物的利用僅僅停留在喂豬層面。為此,專業人士建議引進大型油脂企業,對餐廚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徹底解決“地溝油”和“潲水油”的監管難題。
“潲水油” 每天大量產生
來自天柱縣的龍先生是凱里洗馬河某小餐館的老板。每一天,對于客人吃剩下的飯菜,他都要倒入準備好的塑料桶中,晚間餐館打烊后,自會有人運走。
“像我們這樣的小館子,平均每天產生約百斤的餐廚廢棄物。”龍先生說。
龍先生所說的餐廚廢棄物,指的是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食物殘余、食品加工廢料以及不可再食用的動植物油脂和各類油水的混合物,而人們常說的“地溝油”和“潲水油”,也就是從餐飲廢棄物中提煉出來的。
據統計,目前,凱里市共計有餐飲企業1513家,其中包含鄉鎮餐館以及各類學校的食堂在內,而每天,都會有大量的餐廚廢棄物在這些餐飲企業中產生。
至于每天會產生多少,目前尚無權威和準確的數據,但記者在凱里市衛生監督局采訪時得到的回復是數量是很大的。
除了餐飲企業,各家庭也會產生大量的餐廚廢棄物來。根據凱里市區常住人口數量以及平均每個家庭的人口數量估算,目前凱里城區家庭近10萬個,從家庭中產生的餐廚廢棄物數量應該也是相當驚人的。
利用主要停留在喂豬層面
數量比較大,如何處理自然就是一個難以回避的話題。
“目前,在凱里餐飲企業中產生的餐廚廢棄物,絕大多數用來喂豬,用于其它方面的情況比較少。”凱里市衛生監督局副局長孫大芝說,而對于衛生監督部門來說,主要就是防止一些不法商販或者企業從餐廚廢棄物中提煉、生產加工“地溝油”和“潲水油”進入餐桌。
凱里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馬勇說,在近期凱里市開展的關于地溝油的檢查行動中,發現凱里城東趙家村有一家持證煉制“地溝油”的企業。
但凱里市衛生監督管理部門則對這家企業是否具有處理餐廚廢棄物的資質則持懷疑態度。“嚴格地說,目前,凱里市區還沒有一家單獨且具有資質的餐廚廢棄物處理機構。”孫大芝說,所以,對于“地溝油”或“潲水油”的利用還只是停留在喂豬這一層面上。
建議引進大型油脂企業
眾所周知,“地溝油”和“潲水油”是不受歡迎的油脂,提起它們,可能有人會“反胃”甚至嘔吐,尤其是在飯桌上。
而除了喂豬,它們是否還可作他用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兩種油脂的在化工方面產生的作用實際上是很大的。凱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楊天彬說,“潲水油”是生物柴油和一些日用品(如肥皂)的重要原料。此外,一些工廠還用“潲水油”或“地溝油”侵泡皮革等。
由于“潲水油”和“地溝油”的獨特作用,所以有專業人士建議凱里市引進大型廢棄油脂加工企業,負責回收餐廚廢棄物并進行深加工。
凱里市食品藥品監督局副局長馬勇就是這一主張的倡導者之一。他說,近期,在提交給凱里市政府以及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的一份總結材料上,他建議引進相關企業對餐廚廢棄物進行專業化處理。
“引進這樣的企業,產生的效果絕對是綜合性的,一方面,規范餐廚廢棄物的流向,能有效對地溝油和潲水油實施監管,避免它們走上餐桌;另一方面,也能充分發揮“地溝油”和“潲水油”的作用,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馬勇說。
目前,這一提起已引起了凱里市委、市政府的重視。(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