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市黨小組革命舊址李家祠堂修復完工(圖)
州委常委、凱里市委書記黃遠良作重要講話
領導為(李家祠堂)揭牌
領導為代表贈書
參加儀式人員參觀現場
6月24日上午,凱里黨小組革命活動舊址李家祠堂正式揭牌。同時,反映該市早期黨的建設、革命斗爭的《苗嶺紅日》一書也正式公開發行。州委常委、市委書記黃遠良,州政協副主席、凱里市委副書記、凱里市人民政府市長洪金洲, 凱里市人大主任龍興安、市政協主席楊蘭田、市委副書記周文鋒等市四大班子領導出席了首發儀式。
李家祠堂,始建于民國時期,是時任凱里黨小組負責人李光庭、李長青同志及其成員王毅、喻雷等同志組織研究和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地點,為凱里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業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是該市為數不多的現存革命遺址之一.市人民政府曾于1988年撥放專款進行修補,1991年7月5日,李家祠堂被市人民政府認定為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月15日, 凱里市專門撥款70萬元,對李家祠堂的保護性修繕工程, 修復后的李家祠堂,占地面積701平米,室內共搜集圖片36張,場景油畫1幅,按內容分為12個主題13個板塊,全面展示凱里黨小組在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開展革命活動的歷史原貌,為推進今后革命遺址普查成果利用,進一步加強革命歷史宣傳,發揮資政育人的作用創造了良好條件。
《苗嶺紅日》一書,分為4章16節,共5萬余字,書中包含了70余幅珍貴圖片。全面地描繪出凱里黨小組革命歷程,圖文并茂地展現了凱里的解放和剿匪斗爭歷史,客觀、真實、全面地反映了凱里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革命斗爭的壯麗史實,為繼承和弘揚革命傳統提供了生動的教材。
黃遠良說, 李家祠堂的歷史和《苗嶺紅日》一書的編纂, 集中反映了凱里黨小組的革命歷程和革命貢獻,現在我們將凱里黨小組革命活動舊址保護起來,并將這段光輝的歷史通過編印成書保存下來,既是凱里市給建黨9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也是該市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宣傳的重要舉措和成果.在新的征程上,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牢記加快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歷史使命,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優良的作風、更加扎實的工作,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艱苦奮斗,將革命先烈開創的事業推向前進,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新凱里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ɡ铥惥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