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遭遇"事實婚姻" 遺屬困難補助來得好"糾結"
今年6月份,凱里市裝卸公司職工黎國榮病逝,按規定,其妻楊秀敏在他逝去后可申請領取遺屬生活困難補助金,但她的兒子黎劍鋒去辦理相關手續時卻“卡殼”了。原來,黎國榮夫婦按農村習俗舉辦婚禮,未辦理婚姻登記手續,而且,夫妻倆的戶口也不在一起。如何把這事擺平,不僅黎劍鋒為難,連凱里市社保局也都感到有些棘手。
黎劍鋒的父親黎國榮是凱里市裝卸公司職工,2002年6月退休,今年6月病逝。按照相關政策的規定,黎國榮去世后親屬可以領取到撫恤金、喪葬費以及遺屬困難生活補助,其中,撫恤金和喪葬費是一次性領取,相對比較好處理。但遺屬生活困難補助金補助對象是死者生前必須供養的直系親屬或者其他親屬。據此,那最具備領取資格的,就是黎國榮的妻子楊秀敏。
而要領取到它,楊秀敏須提供與黎國榮有效的婚姻登記證明或能證明她與黎國榮夫妻關系的戶口薄。不巧的是,這兩個“硬件”,楊秀敏都不具備。
他們夫婦是1977年按照農村習俗結婚,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即為法律上的實事婚姻。此外,黎國榮參加工作后戶口農轉非,“獨立”立戶,導致去世時戶口與妻兒不在一處。
再說黎國榮去世后,他的兒子黎劍鋒找到了凱里市社保局企業養老保險科,要求辦理撫恤金、喪葬費以及遺屬生活困難補助。前兩項費用很好處理,目前已無懸念。但遺屬困難補助,因其母不能提供有效婚姻證明而“卡殼”。
隨后,黎劍鋒向自己所在的凱里市爐山鎮偉勇村村委會及父親所在的單位求助,兩單位開具了其父母系事實婚姻以及家庭困難方面的證明材料。但這些都不能作為領取遺屬困難生活補助金的依據。“辦理工作人員告訴我,婚姻登記證明,必須是民政部門出具的,但民政部門卻拒絕出這樣的證明,弄得我找不到方向了。”
為這事,黎劍鋒在凱里已奔波了近個月的時間,看到事情難辦,他索性到營盤坡租了套價格便宜的住房,打算長時間“潛伏”。
就黎劍鋒遭遇的情況,7月20日,記者來到了凱里市社保局企業養老保險科作了采訪。該科室的工作人員趙仕林說,根據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與省財政廳2004年40號文件的規定:因病或非因公死亡企業職工的直系親屬,依靠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的,可按規定申請供養直系親屬生活補助費。就黎國榮的情況,這項每個月有310元錢的遺屬困難補助金應由其妻楊秀敏領取,但夫妻倆的戶口不在一起,也不能提供出有效的婚姻登記證明,所以,不符合政策規定,很難辦。不過,趙仕林表示,他已經情況向局領導以及上級社保部門作了匯報。
就有效婚姻登記的情況,記者隨后趕赴凱里民政局進行了咨詢。該局辦公室接待人員說,民政局不能為黎國榮夫婦出具婚姻登記證明。而要能證明他們是事實婚姻,有兩個渠道。第一是由法院判決認可;第二是到公證處公證。貴州宏強律師事務所的焦仁政律師就此表示,上述兩個渠道的確是確認事實婚姻的有效途徑,但到通過公證的方式顯然不可能,因為這需要夫妻雙方簽字認可。“現在,就只能起訴讓法院判決確認了。”焦仁政說,具體的辦法是由楊秀敏起訴凱里市社保局。
凱里市社保局吳俊局長表示,根據規定,辦理遺屬生活困難補助,只可認可民政部門的夫妻證明,為此,該局正積極與法院及司法局溝通,爭取早日把問題解決。(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