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名貴州貧困生遭“歧視” 他們對貴州人有偏見
- 在線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時間:2011/8/26 9:18:31 來源:金黔在線-貴州都市報
17名貴州學生經過選拔將前往慈溪讀書,在分班時遭到當地學生家長抵制
他們對貴州人有偏見
據金黔在線-貴州都市報 17名貴州山區孩子,經過選拔考試后,即將前往浙江省慈溪市育才中學就讀兩年,但是,當學校想將他們與當地學生合編成班時,卻遭到了當地學生家長的集體抵制。
他們說,貴州學生會“帶壞”自己的孩子,因而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與貴州學生在同一個班級里學習。
最終,學校妥協,讓17名貴州學生單獨編成一個班。
近日,此事經過浙江媒體報道后,引起讀者廣泛關注。
17名貴州貧困生遭“歧視”
據當地媒體報道,這17名來自貴州雷山貧困山區的學生,在經過筆試、面試選拔后,成為了慈溪市育才中學“育才班”第三屆學生。但是,學校原本準備把他們與當地學生一起編成一個班,卻遭到了部分本地學生家長的強烈抵制,認為這些學生會帶壞自己的孩子。最終,育才中學向家長妥協,宣布將把貴州學生單獨編班。
昨日,記者與育才中學校辦的周老師取得聯系,他證實了此事。他說,消息傳開后,一些學生家長找到學校,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和貴州學生在同一個班學習,認為這會影響到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有學生家長擔心,貴州學生會“帶壞”自己的孩子。
究其原因,周老師認為,這可能與部分貴州人在當地打工時,給當地人留下很多不好的印象有關。
在育才中學的一些老師看來,貴州孩子勤奮好學,樸實謙遜,懂得感恩。按照以往的情況看,貴州學生所在的班級,班風更好,不存在帶壞本地孩子的問題。
但為什么學校最終又決定讓貴州學生單獨編班了呢?周老師解釋說,主要是一開始學校也沒向本地的學生家長解釋清楚,另外,貴州學生的基礎普遍比較弱,單獨編班也是出于教學的考慮。
代培兩年都上了“一本線”
“這17名學生是第三批選拔去慈溪市的學生,目前還在雷山……”雷山縣民族中學副校長龍軍說,2008年,經縣政協領導牽線,育才中學與民中結成幫扶關系,按照雙方約定,育才中學每年從民中招收一批高一新生,到學校代培兩年,期間減免學費,每個學生每天還補助5元生活費。于是,民中推薦了當年中考全縣成績排名前100名的學生,參加由育才中學組織的考試。最終,16名學生被選中,他們幾乎都是來自農村的貧困生,與來自甘肅的學生組成一個“育才班”。
在育才中學就讀兩年后,這批學生返回民中,接著上高三,并參加了今年的高考,結果全都上了一本線,其中3名學生的成績還在600分以上。
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龍軍肯定了育才中學所起的積極作用。他說,經過兩年的代培,學生們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自覺,也很勤奮。
民中一位老師說,從這次高考的情況看,代培生和之前相同水平的學生相比,優勢比較大,這很能說明問題。
姜永久是第一批選拔到“育才中學”的學生,今年剛剛收到復旦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以全縣第一、全州第六的成績被錄取。在育才中學的兩年,他自稱“學習抓得比較緊,過得比較充實,很喜歡學校里的生活”,對于自己取得的成績,姜永久說,很感謝育才中學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氛圍。
代培貴州學生“免學費發補助”
育才中學的網站上介紹,這是慈溪市第一所民辦完全中學,由民盟盟員沈宏邦先生于1998年5月獨資創辦,先后跨入浙江省二級重點中學和中國民辦十大知名品牌學校的行列,贏得了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的認可。
此外,辦學以來,育才學校累計為優秀貧困學生減免學費等達1000余萬元,積極響應民盟中央“農村燭光教育行動”的號召,捐助100萬元,成立西部教師培訓和交流學習的專項基金,專項用于甘肅定西和貴州黔東南州兩地開展農村地區教師素質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并在甘肅定西和貴州雷山招收優秀貧困生,嘗試“免學費發補助”到慈溪育才就讀的辦學模式,“為西部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學校網站的新聞顯示,7月2日,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盟貴州省委主委顧久一行到育才中學考察,并為其對貴州扶貧教育所取得的喜人成果表示祝賀與感謝。
龍軍說,今年這批學生已和育才中學簽訂了代培協議,他們將于月底從雷山出發,由學校老師帶隊前往育才中學,開始他們的代培生活。
改變了對貴州人的看法
對于第三批貴州代培生單獨編班的事,龍軍表示目前還不知道情況。他說,他希望能讓貴州學生與本地學生在一起學習,雖然貴州學生的文化基礎較差,但可以通過共同學習,讓貴州學生意識到差距,增強競爭意識。“不過,這也要看學校的情況而定。”
姜永久說,在育才中學里,每個貴州學生都由相應的本地學生結對幫扶,如果在生活和學習上有困難,可以找他們。至今,他都和自己當年結對幫扶的同學保持著聯系,在交往中,雙方結下了友誼。在他看來,貴州學生和本地學生完全可以融洽相處。
不過,在姜永富老師看來,此次“貴州學生遭歧視”事件并不意外。作為第一批代培生的帶隊老師,他在育才中學教了一年英語。在這一年里,他感受到了當地人對貴州人的偏見。
“部分貴州人在那里確實做了些壞事,導致當地人對貴州人印象不好。”姜永富說,在育才中學里,他也交了很多當地的朋友,其中有一位老師曾對他說:“你這個人不錯,我是和你交朋友后才改變了對貴州人的看法。”
⊙相關鏈接
“小墻熱線”:慈溪市的貴州品牌
為了幫助貴州老鄉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和本地人和諧相處,2006年5月,在慈溪市務工的貴州人墻興貴創辦了“小墻熱線”,并辭去高薪工作,出任當地和諧促進會副秘書長。“小墻熱線”開通至今,墻興貴已經無償為1.6萬余名外來務工人員找到就業崗位,解決工傷糾紛300多起、勞資糾紛400多起,追討工資300多萬元,墻興貴也因此被評為浙江省優秀農民工,“小墻熱線”被寧波市委市政府授予“最具影響力文明服務品牌”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