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洞:超100公里賽道上的500年古建筑群(圖)
青龍洞是一組古建筑群的統稱,坐落在鎮遠城東的中和山上。占地近二萬平方米,由北至南綿延長達一里多,共有大小一百多間亭臺樓閣,分布錯落有致,包括青龍洞、中元洞、萬壽宮、儗硯亭和香爐巖四個大的建筑群組。始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后來塔毀廢棄,現存建筑是清光緒、宣統年間建造的。從山下登45級臺階進入寺院,大門是石柱磚墻牌樓式的建筑,額上鑲嵌一塊石碑,刻著林肇元題寫的“青龍洞”三個大字。石柱上刻有一幅對聯:“文筆臨溪,二水瀠洄環古剎;香爐鼎峙,萬家煙火接叢林。”寺內的主要建筑有七棟,自低到高依次是靈官殿、財神廟、保山殿、觀音殿、呂祖殿、玉皇閣、望江樓,占地460多平方米。
這里山勢挺拔,峭壁懸崖。巨巖、洞穴和為一體。道、儒、佛三種宗教的寺廟群生就山腰,是中國不同宗教同生共長、和諧發展的典范和楷模。它背靠青山,面臨綠水,貼壁臨空,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翹翼飛檐、雕梁畫棟。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分別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種工藝,硬是在一段懸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陽洞、青龍洞、萬壽宮等一片閣樓洞天。它氣勢雄偉、構思大膽、布局精巧。
1981年9月16日,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23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青龍洞古建筑群確定為“世界貼崖古建筑園林”。
青龍洞古建筑群是鎮遠極具旅游觀賞價值的名勝古跡,是貴州古建筑規模最大、構造最精巧、融佛教經殿、道教廟堂、儒家書院、會館為一體的佛、道、儒、俗古建筑群落,它既有園林韻味,又具有寺院風格。(張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