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的交易 鏟除“毒瘤”需多方合力(圖)
各式各樣的碼報,是碼迷們每天的必修課
貴陽晚報訊 自違法的“地下六合彩”賭博活動由廣東沿海傳入貴州農村地區后,其如瘟疫般讓無數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為打擊、取締不斷擴張的“地下六合彩”,貴州警方采取了嚴打行動。同時,黔東南州的多個鄉鎮多次召開干部職工會議和以村為單位的村民會議,甚至層層簽屬了單位領導包干部、干部包家庭成員、村支書包村民的責任狀……
時過一年,戰況如何?近日,記者趕赴黔東南州進行了連續多日的采訪。
瘋狂的“暴富夢想”
官方數據顯示,“地下六合彩”于2008年底進入黔東南。幾乎同時,黎平城關出租車駕駛員楊海便沉迷其中。楊海每天開出租的純收入在120元左右。每期看準號后,他會拿出70元左右買碼(下注),但“暴富”的機會從未眷顧過他。“買碼就像有毒癮一樣,每天都在討論說誰又中大獎了。”長期只進不出的買碼生活,讓楊海顯得很壓抑。
楊海每天都是利用熟絡關系通過電話向莊家買碼,“以前都是明著賣,但自從2010年嚴打之后,很多莊家轉入地下,開始電話買碼。電話買碼有個好處是不用立即結算,”楊海說,雖然他偶爾也中,但始終入不敷出。因此,去結算的時間越拖越長,最后欠賬近4萬元。莊家開始找楊海收錢,但他并沒有這么多積蓄,在對方的威脅下,楊海最終抵押房子來還賭債。妻子發現后,和楊海鬧離婚,楊海苦苦哀求并允諾不再買碼后,妻子最終心軟。如今,楊海雖然每期只能背著妻子花上十幾塊錢“以小博大”,但他的“暴富”夢想從未停止過。
大學畢業后留在貴陽工作的黎平人吳健,和老家的小學、高中同學及朋友們有個QQ群。兩年以前,QQ群開始出現“六合彩”的話題。2010年春節回家,吳健發現,“地下六合彩”已成為老家“公開的秘密”。“當時,說是全民買碼都不算夸張。”
陳梅的家在朗洞鎮,距離榕江縣城有兩個多小時的車程。這座小鎮在一年多前,也被“地下六合彩”“入侵”。陳梅的媽媽也是在那時,迷上了“地下六合彩”。“平時我媽打一兩塊錢的麻將,輸了都要念叨好幾天。可買碼一期都是幾十塊錢。”陳梅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仍有些不解。“幾乎沒有不買的。在每個開獎的日子,人們都像瘋了一樣,所有的話題都是‘中’和‘不中’。”
嚴打態勢下的“驚弓之鳥”
2010年5月,有網友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欄目,直斥“地下六合彩”泛濫。此后,當地公安部門開始大力實施打擊。其中,榕江縣公安部門全警參與,并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專案組,對重大案件開展偵破工作。
如此高壓態勢的打擊之,取得了一定效果。
王小中所在的巖洞鎮,距黎平縣城有四十分鐘左右的車程。這個800余戶人的小鎮,在“地下六合彩”最瘋狂時,不足千米長的街道,有近十處售賣點,明目張膽地進行“賣碼”。但現在,街面上已經見不到“賣碼”點了。王小中說,現在鎮內仍有三四家小莊家,但交易變得更加隱秘,中介的作用更加凸顯。“碼迷通過中介在莊家處買碼,同時,六合彩開出后,中介幫莊家結錢給碼迷,也幫莊家收款和追債,然后從中抽成。”雖然每月抽成都超過3000元,但這并沒有給王小中帶來太多積蓄。“賺的錢,又都買碼去了。”
王小中說,他眼見很多中介深陷其中后難以償還欠款。莊家追債,遇到實在沒有償還能力的中介,就強行搬走其家當,有家畜,也有家具。因此,王小中準備做點合法的生意,“洗白”自己。
此外,公安機關的嚴厲打擊也讓他成為“驚弓之鳥”。王小中說,他曾在一次前往鄰近鄉的路上遭遇警車車隊。聽到警笛聲的他,慌忙地將摩托車甩在公路旁,然后沒命地朝山林處跑去。“經過這次之后,我決定再也不干了。”
轉為“地下”的交易
兩年前,住在榕江縣城的楊林,與另外四名親戚合伙組成“地下六合彩”的小莊家,三臺簡單的電腦就是他們的“賺錢工具”。這個由5人組成的小集體,按出資多少來決定收益。在開獎的周二、周四和周六,他們會于晚上7點準時在楊林家碰頭,直至晚上9點開獎結束。
開始當莊時,他和合伙人商議決定,每期以2000元為上限。也就是說每期每個號碼,他們最多接受2000元的報單,多余部分則通過網站,向外面的大莊家拋售。
在當時,想當上小莊家并不是困難的事情。只要有足夠的資金和膽量,再找一個可以向其拋單的外地大莊家,就可以開始“坐地收錢”。
但是現在,經過打擊之后,小莊家的數量銳減。同時,為了躲避打擊,小莊家把交易轉得更為“地下”。他們在接單時更加謹慎,通常只選擇經過熟人介紹的客戶。
而楊林現在也選擇用備用手機接單,這個手機號碼,僅有他完全信任且經常下大單的碼迷知道。
當地公安機關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打之后,莊家和買家的交易變得更加隱秘,加上通訊設備和互聯網的便捷性,讓相關部門在打擊時往往陷入“查無證據”的被動。
鏟除“毒瘤”需多方合力
2011年初,榕江縣公安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共打掉“地下六合彩”賭博窩點52個,打擊處理各類違法人員74人。此外,打擊措施還包括與村干部簽訂責任狀。即轄區內有人參與“地下六合彩”,該村干將受到連帶處罰。經過嚴打有所斬獲,但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地下六合彩”的生存能力極強。
其一是因為“財富夢”從未消停,當地許多碼迷仍舊沉浸在“地下六合彩”中。在碼迷圈中,傾家蕩產的例子不會被提及,而有人僥幸“中”幾萬元甚至更少時,則不斷被傳播。除此之外,小莊家的“甜頭”也被人看重。據榕江當地銀行內部人士透露,有小莊家不惜以房屋等資產作抵押進行貸款,以此來擴大自己的“經營實力”,但沒過多久便賠個精光。
其二,長期研究心理學的王進分析,“地下六合彩”這種1賠40的賭博活動,在心理上是一種誘惑,甚至會上癮。要禁止這種群體性扭曲的發財夢,除了公安部門嚴厲打擊外,還應該想辦法去豐富碼迷們的娛樂生活,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從而降低他們對買碼的興趣。
此外,曾參與打擊的黎平縣一位民警坦言,有時警方能確定某個人就是 “莊家”,但因交易方式變得更加隱蔽,“幾乎不留下什么證據”。加上都是熟人圈子,雙方通過電話報單,又互相保密,致使打擊難度變大。因而,改變偵破手段,與外地警方聯手,也是鏟除毒瘤的必備之舉。
有專家認為,要徹底鏟除“地下六合彩”這一毒瘤,不僅需要長時間的嚴打,更需要多方的共同合力。
(文中部分被訪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