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到錦屏攝制"綠色尋夢-貴州篇"專題片
據錦屏縣政府辦消息 日前,香港鳳凰衛視《綠色尋夢—貴州篇》攝制組到錦屏文斗、瑤光等苗寨開展攝制工作,就文斗苗寨的環保、木商文化及瑤光苗寨的祭樹民俗等進行了專題攝制。
上午,攝制先到文斗苗寨就錦屏文書的前世今生采訪了該村村民姜廷化。姜廷化拿出了保存最完整、最系統、最悠久的“契約文書”—乾隆年間保護生態環境的村規民約和林業契約展示給攝制組工作人員,他介紹說:“早在500年前,文斗苗寨就制定了一系列保護生態環境的村規民約,村民對成材林的砍伐十分講究,采取邊砍邊造的辦法,有序地進行輪作,保持青山常在,至今整個村寨都掩映在參天古木之中,森林覆蓋率超過90%,有‘百年環保第一村’之稱”,此外,攝制組還對乾隆三十八年所立的“六禁碑”及紅豆杉、銀杏等珍貴樹種進行了拍攝。
下午,攝制組再到瑤光苗寨攝制苗族拜樹儀式。在該村村民在村兩委的帶領下,著盛裝帶著祭品——糍粑、活魚、豬頭等排著長隊懷著虔誠的敬畏之心前往寨頭祭拜“神樹”。據寨老介紹,此樹為開寨始祖為測試此地是否適宜居住和發展,一姜姓人士在后龍坡地名叫“后百景”(苗語)的路邊倒插一顆楓樹,并祈禱此樹若能成活,便能定居此地;若不能成活,此地說不定哪天災難就會降臨。三年之后再去看其倒插的楓樹時,此樹不但成活下來了,而且枝繁葉茂。從此以后,大家便祭拜這顆樹為“神樹”,在每年交“大雪”的第一個“晨”日,村民都會前往寨頭祭拜“神樹”,以示紀念先祖及祈求“神樹”護佑村寨。長輩還十分注重向小孩灌輸護樹、愛樹、敬樹觀念,全村男女老少都具有強烈的護樹觀念并勤于植樹,使得整個村落古木參天、青山常在。
據了解,《綠色尋夢—貴州篇》是鳳凰衛視《大地尋夢》欄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集將以錦屏文書的前世今生為主題,走訪清水江木商文化,見證林業產權制度的歷史。此次拍攝對河口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宣傳,這對提升河口對外良好形象將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