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縣收集搶救珍貴“錦屏文書”萬余份
本港訊 (特約記者 楊榮昭) "錦屏文書"是明、清至民國時期,在黔東南地區以錦屏、黎平、天柱、三穗、劍河縣為中心的貴州清水江流域,苗、侗族群眾在林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了大量契約、賬簿、鄉規民約等原始記錄,又稱民間契約文書。“錦屏文書” 它記載了清水江流域少數民族明、清以來數百年的林業經濟史,記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森林保護與林業開發、生態保持與經濟同步協調發展的習俗和制度,可以說是世界上較早的森林契約保護條文之一,其具有極為重要的社會歷史研究價值。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這些珍貴的“錦屏文書”歷史文獻逐漸為世人所關注,現已被列入國家重點檔案進行搶救和保護。“錦屏文書”征集、搶救和保護對研究貴州省清水江流域社會歷史變遷、深入挖掘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民族文化,開發民族民間文化旅游具有十分重要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今年“錦屏文書”已經被選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第三批入選項目,與“敦煌文書”“徽州文書”一起稱為我國迄今發現的第三大珍貴文獻。
三穗縣在開展此項工作中,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和管理”的工作方針,積極認真開展此項工作。自2007年該縣開展“錦屏文書”收集、搶救和保護整理工作以來,工作成效十分顯著。截止2010年8月底,該縣已收集到清朝乾隆15年至民國39年時期的各種契約、文書共11000余份,完成搶救裱糊10000余份,并正在開展錦屏文書數字化工作,通過建立錦屏文書全文數據庫,實現計算機全文檢索,以有效保護錦屏文書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