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樹根洞 苗鄉最“!闭T(圖)
據中國民族報消息 高埂苗寨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孔明山下,筆者曾去那里考察民族文化,無意中發現該寨的寨門竟是一棵千年古樹的龐大樹根洞,令人稱奇。
高埂寨共有190戶人家,均為苗族。寨里的房屋都分布在一個山脊上,全寨唯一的寨門位于寨子的東南面,正是苗族遷徙而來的方向,可謂天造地和。這棵千年古樹的學名不得而知,樹高約30米,在距地面約7米處分為兩枝,一枝往東平伸,一枝偏西斜伸。往東平伸的一枝直徑約1.5米,數年前因枯老加重壓而折斷。
古樹根基龐大,樹干需4個成年人才能合抱。主干遍身爬滿古藤,野葡萄藤和薜荔(俗稱涼粉果)在枝葉間密匝垂落,飄飄灑灑,別有一番韻味。每到春季,滿樹枝頭都抽出嫩綠的新芽,展示著古樹蓬勃的生命力。在這棵古樹東面不過十余米處,還有一棵同品種的古樹,樹干的粗細和高度都與這棵差不多,兩樹根基交錯,不知是不是同一樹種所生。
樹根洞生成的寨門呈拱形,上小下大,最高處約1.9米,最窄處約1.2米,平均寬度1.5米,進深約3米。進出村寨大道要從樹根洞下直穿而過,苗胞們平常挑柴擔草來往自如。從地形上看,古樹的上下均為斜坡,當初如果修路想必也可以,但為什么這里的人不另辟蹊徑,而要以古樹根洞作為寨門呢?這實在耐人尋味。
我問寨上的老人:“是先有寨子,還是先有古樹?”老人說:“是先有古樹,后有寨子。古時候先輩們遷到這里,看這棵大樹長得好看,又有現成的樹洞,方向也好,相信它能保佑苗家,就把這樹洞當成寨門了!”由此看來,是古代苗族的生態觀念支配,才促使人們作出了這稱道千古的聰明選擇。
稍稍熟悉黔東南苗族歷史的人都知道,今天的榕江縣城古州,是苗族西遷進入黔東南的第一站,而苗族進入古州已有2000年左右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漢代,古州至孔明山一帶的苗族就已繁衍興旺,高埂苗寨距古州僅17公里,而且位于古州至孔明山之間。那么,這罕見的樹根洞寨門到底高齡幾何?其間有什么故事?恐怕只有古樹才能講得清楚了。朱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