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河縣交東村苗寨舉行13年一次的“招龍節”
2月1日,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苗寨舉行了13年一次的傳統節日——“招龍節”。苗族招龍節是當地特有的一種民俗活動。遇災年,由當地寨老商議舉行,活動一般為期三天,時間為農歷正月或二、三月的辰日。當地人篤信:龍是一種能興風降雨、消災滅難的神靈。節日里舉行招龍祭祀儀式,把龍和祖先的靈魂找回,接龍進寨子來保佑村寨消災免難、人畜平安,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活動首日,全寨男子于當晚子時打著火把,手電,攜帶祭品、笙鼓,登上寨后山的山峰上接龍。由“階!保ㄖ鞴苷幸埵乱说娜耍、引龍師率領眾人牽“引龍”的水牯牛前往。頓時,笙聲、鼓聲、鑼聲隨即而起,緊接著四周的每座山峰上皆笙鼓大作,喧聲團團圍著村寨,靜謐的晨空里構織了一張氣勢恢宏而又異常神秘的聲響。主峰上,引龍師抓米撒向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念引龍詞三遍,擊鑼三響,四峰笙鼓漸息,各峰人員下山回寨。寨前,人們提酒攜壺,夾道迎接引龍隊伍。在熱烈若狂的鑼鼓聲中,引龍師牽著引龍牛進寨,來到祭龍坪上。
祭龍坪上,由引龍師身著長衫頭戴氈帽胸掛大紅花扛著一根丈余長的引龍棒(新砍的楓木樹,苗族同胞崇拜楓木樹為神樹),牽牛在祭地上呈∞字型繞行數圈,眾人即刻燃放鞭炮。婦女們提酒攜壺爭著把引龍酒澆淋在引龍牛的頭上,淋畢婦女退下,眾青壯年蜂擁而上,他們把牛鼻綁在撐桿上,將牛頭撐向東方,舉刀砍頸斃牛。苗族篤信所有的萬物成精后都可變龍,屠引龍牛時,尚有鵝在鵝龍祭地,羊在羊龍祭地同時殺死。
祭儀結束,在場眾人連臂同飲三杯。“階!背煮先雸,召眾人共舞。寨人男女及來賓紛紛吹起蘆笙、踩起鼓舞、亢唱飛歌,盡興聯歡。祭龍坪一下子變成了載歌載舞的海洋。人們盛裝銀飾,五光十色,圈圈如浪,行行如龍,美奐絕倫。(楊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