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進村公路說“不”的一個村莊
一邊是生活便利,一邊是發展旅游,在選擇面前——
文斗苗家人對進村公路說“不”!
本港訊 (記者 姜秀波)公路修進村,汽車開進寨,這原本是生活在崇山峻嶺、大山深處的貴州黔東南地區許多苗村侗寨農民多少代人的夢想和求之不得的好事。可是,2006年9月底,筆者在邊遠閉塞的
這是怎么回事呢?
文斗村古木參天,風光秀麗,民風古樸,有700多年歷史,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古老苗寨。那里的苗家人300多年前就有意識地開展自我環保行動,留存有200多年前的環保古碑和3萬多件清代林業契約,被譽為“中國古代環保第一村”,村里的古青石、古環保、古契約、古寨堡、古婚俗文化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極具學術研究和旅游開發價值,已被黔東南州政府認定為重點旅游村寨。依托這些資源優勢,村里人多年來一直在積極發展旅游業。
特別是國家重點工程三板溪水電站蓄水后,位于庫區的文斗村因水位提升而處于“湖”邊,交通“瓶頸”問題得到了解決。文斗村民從湖面上沿山修建了青石板步行街,不再打算修進村公路。
一位村民告訴筆者:“不把公路修進村里,主要是為讓村寨盡量保持原貌,因為修公路要砍伐很多古樹,拆除很多民房。公路修通固然方便,但反復權衡,我們還是決定不修公路破壞老祖宗們苦心經營了幾百年的村寨生態。”
在采訪中,筆者發現,
發展旅游業是時下黔東南乃至貴州的“重頭戲”,為唱好這出戲,文斗苗家人犧牲眼前利益,著眼未來,這種眼光和“先見之明”不能不讓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