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搶險救災:處處是老百姓支援的身影
按照黔東南的習俗,過年前后老百姓一般是不干活的,但就在這次特大凝凍災害搶險重建現場——
2月16日,
老百姓告訴官兵們,鎮里兩根電桿已經倒了十幾天了,如果能將電桿立起來,鎮子和周邊的5個行政村900多戶人家就能馬上恢復供電。
從重慶駐地到黔東南,一路長途跋涉,官兵們都已經很疲憊,但一看到已經遭受斷電困擾十多天的老百姓那種期盼,他們放下行裝就朝倒桿現場奔去。
桂啟軍,該部隊裝備處的處長,向記者描述了在這里的一個星期中所經歷過的最深的感受。
倒桿的地方位于一塊水田里,水冰冷刺骨,官兵們站在水田中,挖坑的挖坑,抬電桿的抬電桿,一直在寒風中加班加點,當天就把電桿立了起來。
2月18日晚,已經斷電十幾天的高釀鎮和周邊幾個行政村瞬間燈光齊放,人們一下歡騰了。
就從這天開始,部隊駐地幾乎沒安靜過,人們殺豬宰羊、帶著年貨、敲鑼打鼓、燃放鞭炮來到營房慰問,全鎮大型的慰問活動就搞了3次,為的就是表達對子弟兵的感激。
此后的每一天,自發到駐地來慰問的群眾絡繹不絕,經常有挑著蔬菜,或是提著雞蛋來看望官兵們的老百姓。
桂啟軍說,讓官兵們最感動的是,鎮上一位開餐館的老板看到部隊在搶修電力設施中每天早出晚歸,擔心官兵們吃不好,索性生意不做,關了餐館,每天到部隊伙房來給官兵們炒菜做飯。
事實上,就在災情發生后的日日夜夜里,在黔東南州崇山峻嶺中的每一個搶修現場,積極支持參與搶修搶險的老百姓,成為電網恢復戰役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黔東南州委書記廖少華向記者講了這么樁事:1月27日災情最重的時候,他到
下車一問,原來老人是附近的村民,災情發生后,老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幫不了什么忙,又擔心過往搶險人員車輛迷路,于是每天頂著寒風自發的站在這岔口指路。
2月21日正值元宵節,在
這些事讓廖少華感慨不已,他告訴記者,在黔東南當地,老百姓都有一個習俗,就是在過年前后這段時間一般是不干活不出門的?墒,災情發生后,處處都能看得到老百姓在搶險救災中活躍的身影。
潘啟能,萬潮鎮老鴉村一個年過七十的“五保戶”,為電網復電搶修,他幫助施工人員挖坑、抬電桿。2月18日,視察工作的南方電網公司總經理趙建國目睹了這一情景,激動的握住老人的手,連聲說謝謝。
在
2月18日,記者在前往
(楊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