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少華 李飛躍接受《香港商報》記者采訪
9月1日至2日,州委書記廖少華、州長李飛躍分別就我州原生態旅游業發展、民族文化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等問題接受了《香港商報》總編輯陳錫添采訪。
廖少華對陳錫添一行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黔東南是貴州的東大門,是湖廣一帶進入云貴川的主要通道,也是湖南、重慶南出廣西的重要走廊,具有豐富的民族原生態文化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他說,“民族原生態,貴在黔東南”是一個品牌,是一個形象。黔東南不僅有保護良好的苗族文化、豐富多彩的侗族文化,還有古樸、熱情、大方、好客的人民。在介紹中,廖少華給黔東南做起了廣告,他把黔東南人的淳樸也列入了特色產業。
聽了廖少華的介紹后,陳錫添高度贊揚了我州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取得的重大成績,尤其是我州在加快經濟社會大發展的同時,充分注重人文理念,特別是原生態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切實做到和融合了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前瞻性發展理念。
在介紹我州目前的發展情況時,廖少華單刀直入,形象生動而又不乏幽默。他說,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州始終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方針政策,搶抓機遇,奮力拼搏,扎實推進改革開放與發展,不斷完善各項政策和措施,切實抓好“四圈一區”經濟框架布局,經過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社會市場經濟得到很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廖少華講的每一段話都層次鮮明,收放自如,渾然一體,話語間,自然流露出的那種真摯細微的愛民之情,令人如面春風。
談及科學開發,廖少華胸有成竹。他說,我州有許多未開發的“寶藏”,比如十分豐富的旅游資源,目前開發的只是一小部分,這就是欠開發的一種表現。黔東南州不要再做“深谷幽蘭”,要以一種文明和諧的姿態跟上全國旅游發展的步伐。在旅游資源開發的同時,要按照生態文明的理念來規劃,要堅持可持續發展。
9月2日上午,州長李飛躍在州人民政府接待室會見陳錫添并接受采訪。
李飛躍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取得了長足發展,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升級逐步推進。三十年來,全州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調整經濟產業結構。“十一五”期間,全州經濟進入新一輪的加速發展時期,生產總值增速為11.6%。目前,全州農業穩步發展,工業生產不斷邁上新臺階,第三產業保障和支持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在道路交通建設方面,我州在“十一五”期間公路建設投資達126.4億元,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
在當天的采訪中,州長李飛躍用嫻熟的語言和富有吸引力的音質向采訪團介紹了我州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其語言形態,就像一個知識淵博的專家教授,常令旁者肅然起敬。
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耿生茂,州委常委、州委秘書長李程,州政府秘書長滕昭義,州委宣傳部副部長楊銘陪同。
(姚寧 盧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