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足跡館"正式亮相 無價"國寶"首出敦煌
世博網消息 昨天下午,在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的解說下,世博五大城市主題館之一的“城市足跡館”正式亮相。近一個小時的參觀,觀眾可以了解中外城市的演變與發展,堪稱一次城市文明的全方位探秘。
位于世博園浦西片區的城市足跡館,就坐落于園區1號入口處的左側,地理位置十分便利。占地2萬平方米的展館,匯聚了中外200余件國寶級文物,幾乎全部都是首次出現在上海。
來自敦煌研究院的十件唐代文物是第一次走出敦煌展出,堪稱國寶中的“無價之寶”。其中包括《張君義勳告》在內的5件唐代經卷甚至連研究院的院長樊錦詩都舍不得打開來看。歷經千余年的時間,經卷變得十分脆弱,從來不曾外借,但卷中的唐代楷書卻極具觀賞價值,經過與上博的一番研討,終于小心翼翼地來到了城市足跡館。同樣經不得半點閃失的還有5件唐代木雕和泥塑,《木雕六臂觀音像》是敦煌遺存為數不多的木雕,歷經風雨保存至今,其他4件泥塑外表很容易剝落,因此研究院專門派人在上海進行修復和看護,才有機會在世博會上亮相。
另外,莫高窟的第25號和220號窟的臨摹壁畫也在城市足跡館登場,非常具有觀賞性。據悉,城市足跡館里所有借用而來的展品均由其他博物館免費提供。
城市足跡館共分一個序廳和城市起源廳、城市發展廳和城市智慧廳等三個主題廳,從早期農業時代到工業革命時代全方位展現城市作為人類社會主體的演變過程。
三樓的城市智慧廳中的每一件展品,每一種布展同樣體現眾人的智慧。展現1500多公里京杭大運河風情的“運河城曲”展區,包括了五幢來自運河五大水系的古建筑,清代的牌樓、戲臺和門廳,雕欄畫棟,全部都是民間收集而來。世博期間,每天在這里的戲臺上,都會上演運河沿岸的各種戲曲,昆曲、越劇、評彈,配合聲光影,幻化出時空交錯的絕佳體驗。
整個城市足跡館的布展主線以中西城市的發展為兩條主線,長安城旁就是NEW YORK CITY,讓觀眾可以領略不同的城市風貌。同樣,來自海外的文物也與中國文物價值相當,大多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
從德國佩里加蒙國立博物館運來的伊什塔城門磚面每塊都重達幾百公斤,真實展現了2000年前歐洲城市的形態。彩釉面磚上的獅子與龍圖案,色彩鮮艷而逼真,第一次出現在上海。用氣壓式原理展現的兩河流域古老的烏爾城模型則讓人看到了另外一種城市的發展軌跡。
城市足跡館里的200多件文物,任何一件都需要“重點看護”,因此上博的工作人員也進入了全面戒備的狀態,給予文物國寶高級別的待遇。展館工作人員說,由于上海世博會的展會時間長達半年,又要經歷上海的梅雨季節,濕度落差很大,只有確保恒濕,才能保證這些展品在世博會期間的安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