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成就養豬大業
本港訊 (莫屈)固定資產從十萬元,發展到兩千多萬元,青年企業家陳勇在短短8年的時間里,創造了貴州省養殖業的奇跡。這位個子不高、不善言談、好勝的侗族青年一下子成了全省養殖行業關注的人物。究其事業成功的秘訣,他輕松一笑,說:“沒有別的,有了夢想、注重科技、扎實工作,就一定能夠成功。”
陳勇出生在黎平縣一個仿偏遠的侗族山寨,從小聰明好學,正是他活潑好運的天性,由少年時代就誕生的致富夢想,促成他不停地奮斗,最終夢想成真。五歲時,就開始隨當老師的父親到學校開始讀書。業余回到家,就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最讓他感興趣的是幫媽媽喂豬。每當他把豬食提到圈邊,看到豬仔們活蹦亂跳,興奮爭食的情景,他心里總不自覺的感到無限快樂。家鄉處地偏僻,家里經濟條件并不寬裕,每當父親趕集天賣來一兩斤豬肉改善生活,吃著香噴噴的豬肉,他感到世界是最好吃的東西就是豬肉了,而且百食不厭,可惜不能天天如此。讓人們天天都吃是味美可口的豬肉,這個愿望從小在他心里慢慢形成,這正是他從事生豬飼養業的初衷。
1990年7月,職業高中畢業,未讀過大學。陳勇并不恢心,在他心里,條條大道通羅馬,行行都能出狀元。他選擇再次到縣職中從事職業技術學習。父親知道他手有殘疾,建議他選修電子技術類專業,他卻選學了畜牧養殖。進入學校那天開始,他便與養殖業結下不解之緣,一干就堅持至今,成為行業的念頭雁。
要實現夢想,得靠科技和實干。陳勇個頭不高,在全班同學中很不起眼,但他卻是班上學習最刻苦和實干的人。除了教材上的知識,他還廣泛了解全國先進養殖信息,一邊學習一邊進行實踐。很快,他在眾多同學中嶄露頭角,1990年畢業時,被縣糧食局相中,聘為養殖技術人員。兩年后,州糧食部門領導到黎平縣調研,了解到有位肯專研、技術好、能吃苦的畜牧技術人才后,就準備把他挖到州糧食局工作,到凱里市糧食局作技術指導工作一段時間后,他精湛的技術博得同行的認可和稱贊,很快他就作為一名正式職工留在了凱里市糧食局儲運公司。從1994年到2003年,他先后擔任了公司種豬場場技術員、副場長、場長等職務。養豬是一個比較枯燥的活,先前凱里市糧油儲運公司種豬場科技含量不高,養殖方法落后,臟、臭、累,許多人都改行了,陳勇不但一直堅持,還從工作實踐中找到了許多樂趣。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每年他都自費到北京、上海等大都市高端技術院校進修深造,了解全國同行業發展動向和新的技術成果,使他能夠始終高屋建瓴掌握行業發展最新科技信息和成果,為養豬場的生存、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為他新的創業打下穩固的根基。
2004年,陳勇迎來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由于市場經濟放開,糧食部門的體制改革,凱里糧食儲運公司被依法破產,單位全體職工面臨新的擇業和生活挑戰,很多同事選擇了改行。陳勇同樣面臨著重新就業的重大考驗。自己沒有其它特長和愛好,除了養殖方面的豐富經驗,他沒有任何經驗和專長。局領導鼓勵他收購公司的下屬企業凱里市糧油儲運公司種豬場。他心里一亮,下定決心還是干本行。收購公司種豬場要40多萬元。怎么辦?貸款沒有條件,憑著他堅定的個性和良好的信譽。為了買豬場他用自己買斷工齡1萬多元,加上自己多年省吃儉用積蓄下來的10多萬元,并賣掉自己單位集資房5萬元和朋友借來的錢收購了公司種豬場。同年8月份重新申請注冊更名為凱里市宏大良種豬繁殖場。從此開始他獨立的養殖事業。一些同事見他大膽收購種豬繁殖場,都暗暗為他捏了一把汗。大家心知肚明,養殖業風險不小,不但要承擔意想不到的病疫風險、還可能擔承市場、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風險。以往眾多技術人員都不能很好地經營的繁殖場,身體瘦弱的侗族小伙子陳勇一個人能擔得起那么大的風險嗎。能否創造奇跡,大家試目以等待。
正如同事們預料的那樣,陳勇的事業并不是一帆風順。凱里市宏大良種豬繁殖場經歷了兩次搬遷,原場址建設在市冶煉廠內,是租用該廠廠房與空地修建豬舍,當時剛收購公司豬場,資金周轉相當困難,經過半年多經營才有一點積累,申請了貸款。2005年3月得省、州種豬擴繁項目支持,他又投資150多萬元新建2棟正規化豬舍,引進優良種豬50頭,購進先進母豬產床,保育欄,自動料桶,保育箱等儀器設備,同時增加基礎設施。建成后使用才半年時間,2006年2月份市經貿局清算組通知,要在此修建一個工業園區,土地由豐球集團收購。他也曾多次打報告到凱里市委市政府要求需征購市冶煉廠土地,但政府還是要他場盡快搬遷,另由他在凱里市周邊選址,把飼養的種豬、奶牛進行寄養。搬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肯定各方面都要受到損失,他再次向市政府打報告要求搬遷受損補助,因市冶煉廠是破產企業,按合同補助較低,經過協調,最終市領導同意補償12萬元的搬遷費。加上市場上豬肉價格大跌,僅半年時間,他就損失83萬元。他受到很沉痛的打擊,曾產生過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的念頭,準備買掉養殖場到外面去打工。關鍵時刻,很多朋友和上級領導給予他很大的幫助和支持,鼓勵他不要放棄。他重新看到希望,決心一如繼往地執著追求他的養豬事業。服從政府工作大局,把大大小小1800多頭種豬和奶牛23頭分成兩處寄養,一處是鴨塘鎮州農校果園場;另一處在市冷凍廠屠宰場豬舍。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市冷凍廠豬場,那里是生豬交易市場,疫病來源廣,防疫難以控制,最終種豬還是受到病疫感染,損失了一部分。之間,后決定把種豬集中在鴨塘鎮果園場,又修建了3棟豬舍,終于苦度難關,企業漸漸恢復生機。2008年,為確保該場能夠有固定的地點長期經營。經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同意,他在凱里市洗馬河街道九寨村四組大沖內征購種豬場建設用地50畝。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數年苦心經營,陳勇依靠執著的信念,堅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建成了科技含全省一流、養殖規模居全省前茅,黔東南示范性的種豬繁育龍頭企業。先后被定為州級“重點龍頭企業”,黔東南州良種豬擴繁場和凱里市優質肉豬生產基地。2007年9月,被省農業廳和農業部列入重點原良種豬場項目建設單位。2008年取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產品認定證》,同時獲準國家工商總局注冊“凱宏”商標。現有職工36人,有2個生產場,一個在凱里市鴨塘鎮果園場,占地26畝。另一個在凱里市洗馬河街道九寨村四組大沖新建標準化原種豬場,占地50畝,項目總投資1800萬元,新場建設目前是我省科技含量最高的種豬生產基地。豬場設計采用人性化管理,福利養豬的模式,以高標準、高效益生態型豬場展現在黔東南。兩個場飼養種母豬1046頭,種公豬32頭,年可生產良種仔豬1.8萬頭的規模。公司嚴格按照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要求,設立辦公室、財務部、銷售部、技術部、飼料加工廠。建立有生產管理、經營管理、財務管理、衛生質量管理等內部管理機制,現建有種豬舍19 棟,飼料加工倉庫2棟,辦公樓2棟,職工宿舍2棟,職工食堂2個,觀察室2個等附屬工程,建筑面積共11200㎡;新場建有大型沼氣污水處理工程;安裝有母豬產床186張,母豬定位欄480個,母豬活動舍48個、后備母豬舍40個,仔豬保育欄58個;配有消毒室、人工授精室、獸醫室、種豬觀察室、飼料病檢化驗室;配置電腦監控,安裝自動輸料系統,溫控系統等設備設施。
公司飼養有大約克、長白、杜洛克、巴克夏四個優良品種豬,主要生產純種豬、“二元”改良母豬、良種仔豬及商品肥豬。建設的大型沼氣污水處理工程,形成了“養殖業---沼氣生產---種植業---生態養殖業”的模式。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大力發展生態養豬為農民增收,實現了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在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飼養管理技術得到不斷創新,生產設施設備得到不斷改進,效益得到不斷提高,安裝的電腦監控系統、溫控系統、自動給料系統后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益。2009年企業向社會提供優良仔豬1.6萬頭,銷售收入1194.5萬元,創利潤93萬元,帶動農戶4300戶,實現農戶增收5160萬元。
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積極配合當地畜牧部門,搞好凱里市優質肉豬基地建設,主動支持和引導農民發展二元母豬,生產三元雜交商品仔豬,并采取訂立合同的利益聯結機制,在降低二元母豬價格、實行保護價回收三元雜交商品仔豬的基礎上,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增強了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推動了基地建設,帶動了農民增收,使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高,充分發揮了一頭連接市場一頭連接農戶的橋梁和紐帶作用。2006-2009年四年,該場積極配合市政府和畜牧部門建立“二元”母豬養殖示范區和商品基地共7個,飼養“二元”母豬養殖示范區1800頭,在全州輻射帶動1萬戶農戶發展優質肉豬生產。這種模式成為全州重點示范推廣的模式。
該公司積極與貴州大學動物科學院、黔東南州畜牧獸醫局、黔東南州職業技術學院和凱里市畜牧水產局聯合攻關多項生豬養殖、繁育等試驗示范推廣工作。實施過母豬產床改良應用技術、外三元瘦肉型豬研究與開發技術,豬人工授精推廣技術的工作,取得可喜經濟與社會效益。同時,還與北京農業大學和南京博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有共同協助技術交流。
陳勇和全體員工秉承“為農戶養豬技術推廣起到重要示范帶頭作用,搞好技術培訓”的宗旨,從2004年至2010年,為全州養殖場、合作社和農民,免費舉辦養豬技術培訓學習、接待參觀和發放資料共4200人次,來不斷地提高養豬技術管理水平。向黔東南州16個縣(市)提供優良種豬,幫助農戶尋找肥豬銷售市場。近三年來先后向社會提供優良“二元母豬”1.5萬頭,優質商品豬3萬頭,幫助母豬飼養戶銷售商品仔豬1.2萬頭,幫助農戶調運育肥豬0.6萬頭。他無償為廣大農民培訓方面,就投入了10多萬元。極大地促進了黔東南地區的生豬改良步伐,使黔東南地區的優質肉豬生產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成功面前,陳勇不驕不躁。他深知,經過10多年的打拼,他的事業在了一個發展的良好基礎,但只是一個很好的開頭,全州養殖業事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前路依然遙遠漫長。他制定了企業生豬產業發展五年發展規劃,擬在5年時間內,建一個年生產2萬頭良種豬的核心原種場,建一個年生產6萬頭生態無公害商品豬場,建一個年生產加工12萬噸生物飼料廠,建一個年生產20萬噸生物有機肥廠;繼續深化運作模式,領辦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公司+基地+農戶”運作模式的基礎上,直接帶動農戶5萬戶以上,并為農戶提供優良品種、技術指導、疫病防治等全方位服務,建立雙贏機制;組建養豬工程技術中心,搞好優良品種的引進、擴繁、推廣及動物疫病防治,依靠科技促進發展,推出安全放心豬肉,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我省畜牧業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