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鄉鎮領導的“好管家”
本港訊 (粟瓊)王錫海是爐山鎮一名普通的公務員,他于1990年9月參加工作,曾在鎮林業、城管、企業管理、安全生產和黨政辦工作過。2008年6月,因工作出色,被任命為爐山鎮人民政府鎮長助理,協助鎮長分管林業、扶貧、烤煙、新農村建設和科技工作。不管在那個崗位,身處何種角色,王錫海一直踐行著他自己“踏實干事,平凡做人”的信條,在鄉鎮“管家”這一角色上默默奉獻著,體現了一名公務員的良好品質。
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
2008年1月16日以來,受特大雪凝天氣影響,爐山鎮遭受了50年以來最為嚴重的凝凍災害。災情發生已經連續4天了,王錫海同志幾夜以來,基本沒合眼,心里惦記著群眾的生產生活怎么辦這個問題。1月21 日晚,全鎮交通運輸和無線通訊全部中斷,群眾過冬的煤、水、蠟燭等生活必須品嚴重緊缺,打米困難。當時鎮里的黨政班子成員都在凱里開會,因雪凝天氣嚴重,車輛無法行駛,班子成員被大雪困在了凱里。面對災情,作為黨政辦主任的他坐不住了,不能等鎮領導來解決問題!天一亮,他立即叫上社會事務辦主任、黨政辦和財政所的一名工作人員,帶著救濟物質上路了。由于冰凍嚴重,車輛無法通行,他們只得徒步前往偉勇、上堡、金銀洞、水溝等7個災情最重的村群眾家中,這一去就是整整4天,行程30多公里。每到一戶,王錫海都親自查看群眾的米柜、水桶、油罐、被窩、柴棚,親手摸他們穿的衣服夠不夠,問他們冷不冷、餓不餓……在這4天的進村入戶調查慰問活動中,他們共走訪了特困戶19戶,發放了1000元救濟款、5床棉被和10套棉衣。通過調查走訪,他們基本上摸清了大部分村的災情,回到鎮里,他來不及休息,立即把調查的情況匯總,把鎮里的災情及時向鎮主要領導作了詳細的匯報,為鎮黨委、政府抗冰救災工作提供了決策依據。22日,鎮黨政班子接到匯報后,徒步38公里趕到了鎮里,立即成立了抗冰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召開了抗冰救災工作部署會。23日,王錫海被分配到最遠的甘壩村調查了解災情,于是,他扛著御寒棉被和棉衣,拖著疲憊的身體又上路了。由于坡陡路滑、短短的10多公里,他卻用了4個多小時才趕到村里。到村里后,他來不及休息,就到孤寡老人、五保戶、特困戶、殘疾戶和重點優扶對象家展開走訪慰問,把黨委、政府的關懷及時送到了災民的心坎上。
生日在抗災戰場上度過
雪凝天氣讓全鎮80%的村電桿倒塌,王錫海又投入到災后重建戰斗中。通過近20天的搶修,截止2月19日下午,全鎮27個村已有25個先后通了電。隨著搶修工作的推進,困難也接踵而來,白臘、新寨兩村地勢較高,是此次雪凝災害中受損最嚴重的災區。這時,他又被派往該村,組織村干部和當地村民的全力搶修,他這一去又是一個多星期,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搶修,主線基本恢復,可此時一個問題難住了大家---在白臘村后壩組西北部約4公里處,有一塊非常神秘的土地--高梁營。高梁營四面都是懸崖峭壁,地勢險要,只有一條崎嶇小路通往后壩,這里是讓人談虎變色的“麻風村”,這里住著80多位重殘麻瘋病人。面對困難和恐怖,王錫海和其他干部商量后,立即將該情況匯報給鎮黨政主要領導,經鎮黨政班子研究,決定2月19、20日從城關村組織50名志愿者支援該村電力搶修。于是,他和同事們又帶領城關村的50名志愿者和當地村民200余人在深度達幾百米的懸崖上,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了7棵電桿的搬運。在搬運過程中,有的道路僅50厘米寬,不能用肩扛,大家就抱著電桿拔河般一步一步往前挪,他和指揮抬電桿的城關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嗓子都喊啞了。雖然大家拼盡了全力,但工程量太大,人手還遠遠不夠。這時,市里下了死命令,在21日必須實現村村通電,時間緊迫,軍令如山! 20日晚,根據會議的安排,王錫海負責這次搶修的后勤保障任務,會議結束時已經是晚上11點,他顧上休息,與辦公室的其他同志一道,挨家挨戶動員群眾參加第二天的電力搶修工作,因為21日這天是元宵節,組織群眾困難重重,當他們通知完8個村的群眾時,時針指向了凌晨4點。21日,全鎮干部和來自白臘、新寨、大田、海星、城關、牌坊、響水、五里橋等8個村的志愿者共600人的搶險戰斗打響!早上6點鐘,王錫海拖著疲憊的身軀將他連夜到凱里收購的3000多個包子和1000瓶礦泉水運送到搶修現場,由于坡陡溝深,鎮里的女同志行走不便,大部分搬運食物的活就落到了他身上。從早上7點鐘出發,到下午4點過鐘,他在4公里多的懸崖上往返送食物送水10余趟,腳板都走起了水泡,才圓滿完成了600余人一天的食物。當他終于可以松了口氣,倒在山坡上睡著時,朦朧中,仿佛聽到一聲:“老同學,祝你生日快樂!”時,他才記起來那天是他37歲的生日……
勇挑重任當好鄉鎮“管家”
由于抗冰救災工作和爐山循環經濟區建設涉及農場改革改制工作壓力大,全鎮80%的精力都投入到抗冰救災和協調農場改革改制工作中,常規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全鎮的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扶貧工作和新農村建設工作相對全市其他鄉鎮滯后,2008年6月份,經鎮黨委會議研究,決定他任鎮長助理,協助鎮長分管林業、扶貧、新農村建設、烤煙生產、科技等工作。接受任務后,他加班加點,制定工作措施。對每一項工作,他都當作事關全鎮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大事來抓,統籌兼顧,使上述各項工作均得到長足發展:2009年11月,他分管的林改工作代表凱里市通過了州級驗收,受到了州級驗收組的好評;在扶貧工作上,完善了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帶動了貧困村的產業發展,兩年多來,該鎮的貧困村減少貧困人口500余人,角沖、尖坡、新山、六個雞、良田、偉勇等村的村容寨貌煥然一新,并順利通過省、州、市整村推進脫貧驗收;新農村建設工作也取得了新進展,全市新農村建設現場會在五里橋村召開,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爐山鎮的各項工作由此躍上了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