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試運行 世博園漸入佳境
世博網4月26日消息:5天試運行,世博園漸入佳境。
在位于浦東后灘的世博園8號入口,昨天40萬人“壓力測試”時的安檢通關速度,比接待20萬人的試運行首日快了許多。據記者觀察計算:20日9點15分,平均每20分鐘可安檢25人入園;昨天9點45分,平均每20分鐘已可安檢120人左右——排隊的人始終在向前行進著,已幾乎聽不見焦慮的抱怨聲,而到處都是說笑聲。
“試運行演練太有必要了!”71歲的張阿婆說。她真可謂“老當益壯”,20日、21日和25日三次進世博園區體驗,感覺越來越好:“今天跟第一天早上的情況真是不一樣,可以定定心心看了。”
園區越來越有秩序。盡管世博會在準備階段制定了充分的預案,但要事先對如此大規模活動的人群特點、流動規律等等了如指掌,并不可能,所以才要試運行,讓問題顯露。這些特點、規律和問題包括方方面面,從人們的排隊習慣、餐飲喜好到游園興趣,每一項都可能與世博會運作預案的預計有所差別,甚至連餐飲店出售的披薩的盒子大小,都會“挑戰”園區保潔設計。
一天一變,有效應對
5天的試運行讓游園特點一一顯露,組織者則加緊腳步,積極分析“意外”、應對問題。最熱門展館之一的德國館門口的排隊就很能說明問題:第一天時,因排隊較長而焦慮的人們一時失序,意外的場面使德國館不得不提前閉館;到了客流達到30萬人的24日,德國館門口增加了10多位維持排隊秩序的工作人員,他們拉著圍欄引導,結果當天只關閉了幾個小時;到了40萬人的昨天,工作人員手中多了喇叭,不時提醒人們需要等候的時間、排隊注意事項,并且不斷梳理隊伍的秩序,于是德國館一整天都順利開放。
世博園每天都有變化。昨天,每組綠色圓形垃圾桶邊都新添了黑色的大口徑垃圾桶,不僅增加承載垃圾的容量,也讓前面提到的“有點大”的披薩盒有了去處;志愿者回答“對不起,不清楚”的比例在下降,連他們在園中行走的方式也從并肩散步改成了列隊而行,顯得規范和有精神;低價外賣帳篷在增多,包子、面包、拌面的價格與園區外基本一致;園區內的公交車調整了線路;供游人小歇的座椅也多了……
在園區外,世博2路公交直達車的車站上,候車排隊昨天分作兩列——增設了站隊,讓愿意站立乘車的人享受快速待遇;后灘的公交停車場特別將人與車的通道分開,增添了安全元素。
最近這幾天,世博會運作各部門都在加班開會、調整服務,拾遺補缺,針對試運行期間發現的問題逐一解決。
盡己其能,積極調整
除了園區組織方,試運行也讓參展方提前適應著世博會。到昨天,世博園區開放場館已經超過60個,這對分散客流、減少排隊的作用格外明顯。這5天幾乎每天都有新館開放,每一個新開放的館都能“分擔”人群。
應對大人流,各館盡己其能。日本館門口一直有身著統一制服的日籍工作人員用不太熟練的普通話在隊尾引導:“20分鐘可進550人,請大家耐心等待。”一旦隊伍太長,工作人員就引領游客進入日本館底部的室內廣場等候,游客顯得格外有秩序。
臺灣館昨天自行印制了預約券分發,引導游客在指定時間段參觀。以色列館門前的步道旁,每隔五六步就有休息凳,讓排隊的人們歇一歇。西班牙館的工作人員始終與警察協調著排隊隊形。
各餐飲店也在調整。首日食物售罄的場面今后恐怕不會再發生,到昨天,吃飯排隊的時間已經不太長。餐飲店用最快速度調整了食材的儲備量。肯德基將前幾日不同品種的銷售數量等數據全部輸入電腦,得出了世博園餐飲的基本特點,并及時調整品種和食材儲備量。
杏花樓酒店的店長說:“世博會是一個展示平臺,我們每個參與者都會盡力做好,服務好游客,這不只是盈利機遇,更重要的是打響品牌的大好機會。”
試運行讓園區提前進入了世博時間,每個展館、每個服務商都通過演練為正式運營做著更充足的準備。
熟悉世博,換來從容
世博園區內的人流雖然越來越多,可游客們越來越滿意,人們對世博會的熟悉程度也在迅速增加。
“到世博園,是要提前做功課的!”一位50歲左右的阿姨收集了這些日子所有報紙,昨天特意選擇白蓮涇入口入園:“只用了1分鐘就進來了!”她看了朝鮮館后乘公交車來到歐洲區,不去熱門場館前排隊,而去了“冷門”的全球青年創新之旅和天下一家,直到下午4點才開始排隊,打算看盧森堡館和德國館。阿姨說:“游世博會是有技巧的,看了這幾天的媒體報道,我們懂行多了。”
排隊時,人們會從包里拿出水果和糖果,補充體力;午間,不少人拿出自制的三明治坐在草坪上就餐。這些也是媒體上的“游園攻略”教的。
試運行期間,各家媒體就世博園內的情況積極推出系列報道,收效頗佳。23日,媒體提示不要“帶包入內”,前天園區安檢口就多了許多無包游客;前天,媒體報道浦西園區同樣精彩,昨天浦西各館前排隊的人明顯增加,游客在園區內的分布更加均衡——信息服務,自有功勞。
試運行讓世博會的每一個參與者“行動”起來,每個部門、每個人都調整著自己的計劃、方案,只為讓世博會進行得更加順利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