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園人均餐飲消費降至38元 將限制露天就餐
世博園內一餐廳推出的套餐
記者10日在上海世博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針對世博園6場試運行和開園一周以來參觀者反映的餐飲高價現象,上海世博局迅速采取調整措施,增加中西快餐企業供應能力,降低餐飲企業商務成本,將原來按照國際展覽局有關規定提取餐飲企業營業額稅后的8%,降低到提取3%。目前世博園區內中西快餐簡餐比例達85%,日人均消費額從4月20日的45元降低到38元。熱門展館附近餐飲供應點增設臨時售點,園區內用餐緊張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日供餐能力達三四十萬份
據世博局商業服務部部長林聲勇介紹,2008年底,世博局分三批進行園區公共餐飲服務供應商的征集工作,經過嚴格審查共引進約100家餐飲服務供應商,開設130個餐廳,平均分布在園區各片區,并在浦東、浦西形成若干個餐飲中心,日供餐能力30萬至40萬份。同時,園區還分布有11個便利店(出售包裝食品和無糖食品等)、6個面包房、80個特許產品零售店,以及120個飲料冷飲售點等。整個園區公共區域餐飲面積約9萬平方米,零售面積約1.6萬平方米,各參展方展館內還有約80個中小餐廳,面積約2萬平方米。
在餐飲業態分布上,中西快餐的比例占60%以上,簡餐、休閑餐占25%左右,中西正餐的比例也在15%左右。在品牌分布上,為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引進的服務供應商也十分廣泛。既有杏花樓、豫園等大型餐飲集團,也有一茶一座、俏江南等知名品牌,還有愛爾蘭黑啤屋、日式料理等世界風味。
■針對試運營問題進行整改
4月20日至26日,世博園區進行了6場試運行, 6天共接待用餐67萬人次,營業額達4000萬元,截止到5月8日共接待用餐170萬人次,營業額超過1.2億元。試運行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特別是4月20日第一場試運行時,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供應緊張、網點布局和場館冷熱不平衡、物流補給跟不上、菜單價格偏高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世博局迅速落實了調整措施。
針對參觀者用餐時段集中、等候時間較長的問題,世博局要求快餐企業和美食廣場增加供應能力,增加餐座,提高翻臺率,增補服務人員,并允許能夠提供外賣的企業出售外賣盒包裝食品;針對一些熱門展館和排隊集中區附近餐飲供應點較少的情況,在園區增設50個臨時售點;在不降低安保要求和食品安全標準的情況下,盡可能給入園的緊急配送車輛提供便利;會同市物價局在平抑大眾食品價格同時也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公共區域的餐飲企業也采取了降價行動,并且向世博局遞交價格承諾書。
“事實證明,試運行中暴露的不足對于改進我們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林聲勇說。
■對露天就餐將進行限制
世博園區內還有一部分餐廳開設在外國國家館內,林聲勇表示,對于他們的原材料進貨渠道,世博局進行過推薦,但不強求,對他們的食品安全也主要是現場抽檢。
針對有游客反映這些餐廳內的食品價格較高的問題,林聲勇說,這些餐廳主要是介紹本國有特色的餐飲食品,臨時開一個餐廳的投資成本相對更高,“不過我們也向他們提供了國內貨幣標價體系供他們參考,希望他們讓中國老百姓有能力品嘗他們國家的美食,當然最終定價權還是不能作太多干預。”
據悉,面對即將到來的暑期客流高峰,世博局商業服務部要求園區內餐飲企業提供涼爽的就餐環境,但對露天就餐將進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