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縣小黃村簡介
著名的侗族大歌之鄉小黃村距從江縣城25公里,全村742戶,3339人,年人均收入1160元。該村年均氣溫18.4度,年降雨量1190毫米。
小黃村是侗族大歌的發源地,是極富盛名的“侗歌窩”,素有“歌的故鄉”、“歌的海洋”之稱。小黃人愛唱歌是出了名的,小孩能說話就能唱歌。小黃有歌堂56個,歌師78名,歌師在歌堂無償教歌,小孩、青年在歌堂免費學歌,形成了自覺傳承侗歌的良好氛圍。小黃歌手們經常參加全國性的調演、匯演,還走出國門到法國、日本等地演出,其美妙的多聲部侗族大歌震驚世界,被譽為“清泉閃光之音樂”。1994年,小黃村被貴州省文化廳人中為“侗歌之鄉”,1996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5年,在首屆“黃果樹”杯“多彩貴州”歌唱大賽上,小黃的“金蟬十姐妹”獲民間唱法“金黔獎”,2006年,有小黃歌手參加的“蟬之歌”組合在第十二屆CCTV青年歌手大獎賽中獲原生態唱法銀獎。
為了使小黃侗歌這一優秀民族文化發揚光大,小黃學校把侗歌引進課堂,聘請專業侗歌教師教學生們唱侗歌,形成了班班能唱侗歌的新氣象。
近年來,慕名前來小黃欣賞侗歌的游客越來越多,小黃村成立了民族文化表演隊,對小黃文化進行挖掘,編成節目為游客表演,很受游客們的歡迎。
隨著游客的日益增多,小黃建起了幾十家“農家樂”,為游客提供食宿,為農家自己增加經濟收入,當前,小黃村已由單一的農業生產向旅游上發展,搞接待、跑運輸已成為小黃新的產業。
為旅游發展打好基礎,從江縣在小黃投入不少資金,對小黃農戶進行改造,對村中道路鋪設青石板,對河道進行整治,新修了從江至小黃的柏油路,為旅游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行歌坐月”是小黃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典型方式,每當夜暮降臨,晚飯后的侗家姑娘們就相約在吊腳樓紡紗、織布、繡花,她們一邊聊天,一邊急切地等待著“羅漢”(未婚男青年)的到來。“羅漢”們則相約到一起,彈著琵琶、拉著牛腿琴向姑娘聚會的吊腳木樓走去,姑娘們笑著把“羅漢”們迎進堂屋,寒暄之后便以歌傳情,悠悠琴聲伴著歌聲在靜謐的夜空中回蕩。
小黃侗族文化濃郁,侗族大歌悅耳動聽,村貌古色古香,是放松心靈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