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縣下司鎮清水村概況
清江村地處下司中部,鎮政府所在地,是一個以苗族、仫佬族、侗族、畬族、瑤族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村總人口的96%。秀麗的清水江、320國道、司晨公路和凱麻高速公路穿村而過,凱麻高速公路下司出口收費站距村委會0.5公里。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12個自然寨,992戶,4415人,勞動力2189人。清江村自然景觀秀麗,人杰地靈,民族風情瑰麗多姿,旅游資源豐富,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全村共有土地21519.9畝,耕地面積2837.98畝,其中田1503.51畝,土 1334.47 畝,全村的經濟來源主要以種植、養殖、加工、旅游、運輸、勞務輸出等。清江村氣候濕潤,平均海拔655公尺,無霜期長達301天至310天,平均氣溫16.5℃,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全村年收入中,純收入10000元以上的110戶,5000元——10000元的314戶,5000元以下的568戶。
民居主要以仫佬族風格建筑和苗族吊腳樓為主,樓上住人,樓下為廚房及牲畜圈房,村寨依山形地勢而建,房屋鱗次節比,一般為三進五開間,正中一間為堂屋,作會客、家祭和休息用,左右兩間分為前后兩開間,作臥室或客房,大部分建有“偏廈”,俗稱“三高一矮”;部分家境較好人家建有東西廂房。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以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民族也出現了不少磚木樓房和磚混結構的平房和樓房。村寨一般以一到三五個姓氏聚居,村寨議有寨規,共同遵守。
居住在清江村的各民族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民間文學博大精深,神話傳說、故事、寓言、童話等各種白話文學體裁應有盡有,內容豐富多彩。民族舞蹈阿娜多姿,苗族的民間舞蹈有“板凳舞”、“蘆笙舞”等,畬族的民間舞蹈有“跳鼓”及“粑槽舞”等,瑤族的民間舞蹈有“跳月”等。這些民族民間舞蹈舞姿有的剛健有力,有的瀟灑活潑。
節日集會是境內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幾乎每個月都有各民族的傳統節日。“蘆笙會”是苗族、畬族、瑤族世代相傳的傳統節日集會,也是苗族、瑤族、畬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載體。農歷正月間,村內的不同民族都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舉行“蘆笙會”,用節日集會的方式傳承著自己的傳統文化;農歷二月苗族有“鬧沖”;農歷四月八是古老的“爬披節”,苗族、畬族、瑤族、仫佬族等民族的群眾都在歡度自己的節日,傳承自己的文化;農歷五月有各民族共有的“端午節”;農歷七月有苗族、畬族的“吃新節”和“中元節”;八月有“中秋節”,九月有“重陽節”,農歷十月是苗族的“苗年”和仫佬族的“木佬年”;冬月有瑤族的“革冬節”;臘月有除夕等等。每逢節日,各民族群眾都要穿上節日盛裝,盡情歡樂,舉行龍舟、斗牛、賽馬、斗鳥及對歌等傳統娛樂活動。
在上級的支持下,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全村組組通公路, 戶戶通電,戶戶通電視,通電話500余戶;道路硬化6條5000米,硬化率達70%,修建排水溝3條5000米;農村安全飲水率達95%;全村建有沼氣池33口;改圈5個,改廁38個,改廚改灶400個;硬化庭院630戶。有文化活動室1個、衛生室3個,文化娛樂場所1個,消防設施5處;全村有防滲渠道5條16000米,有效灌溉面積達80%。
清江村氣候濕潤,平均海拔655米,無霜期長達301天至310天,平均氣溫16.5℃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是發展優質果品及早熟蔬菜的適宜地。蔬菜市場日交易量達3噸以上。特色養殖不斷發展,下司犬蜚聲省內外。隨著旅游資源的不斷開發和旅游設施的不斷完善,餐飲業和旅游業在不斷的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