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縣雙井鎮涼傘村
第一次與涼傘的相遇,是在盛夏時節,當我在旅途的疲憊里,遠遠地望見它,心中掠過的是一絲淡雅的清爽。在一路的勞頓里停住了腳步,停在了這個叫涼傘的村莊面前。
順著那曲折的小路,山崖上郁郁蔥蔥的樹林里,若隱若現的吊腳樓,那些隱藏在綠蔭里的黑色屋脊,綠蔭掩映的苗寨就是千古不變的涼傘。
這個坐落在清水江岸的苗寨,不知它為何取這樣一個有趣的地名,或許是寨子前后那些千年古樹支出的寬大的樹冠,像一把把撐開蔭涼的大傘。才有了這個清爽的寨名?
要與涼傘相識相知,最好是選擇一個春天的黃昏,循著彎彎曲曲的石階往寨子里走,仿佛是踩著往事的脈絡,跟隨苗族姑娘雪白銀飾的引領,就會走到這個寨子的深處。
寨子里姑娘們華貴的銀裝各色各樣,但絕不千篇一律,就像他們唱的苗歌,總有不同的調子。
顯然這個遠近聞名的寨子,還有它更多的魅力,有山有樹,自然就有采菊東離下的悠然。
就說那彎曲的深巷,那厚實的土夯圍墻,以至那曲折的石階都彌漫著歷史滄桑感。
如果遇到農閑時節,總會聽到從各家各戶傳出的織布聲,涼傘苗寨還是個出能工巧匠的寨子,他們的苗族工藝品,多次在省、州獲獎,苗族工藝品成了寨子里家家戶戶的又一個經濟來源,這個近百戶的寨子,居住的500苗族人,不管是老太太還是剛入學堂的小姑娘,都以能織布,會刺繡為榮,是遠近聞名的能耕善織的群落。是他們的勤勞成就了它豐衣足食的美名。
說不清是什么在深深的吸引我,是讓人滿目生輝的服飾,還是那充滿了歷史感的民居?以或是綠蔭掩映的村落里,那生生不息流淌著的難解的風情。是的,它將引領更多的腳步不斷的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