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鄉的好干部——追記望豐鄉共產黨員楊軍
2011年9月29日,對于雷山縣望豐鄉的廣大干部群眾來說,是一個令人悲痛、揪心的日子。就在這天,被當地村民們親切地稱為“好兒子”的望豐鄉共產黨員、計劃生育專干楊軍,在入村開展抗旱救災和秋收秋種工作及計生利益導向工作落實情況后返回的路上,由于下雨路面濕滑,所乘坐的車輛翻到15米高的橋下,不幸因公殉職,永遠地走了!年僅33歲。
干部群眾說,他是大山的好兒子,是人民的好干部。他無私奉獻,把寶貴的生命留在了大山,把短暫的一生獻給了基層事業,把無限的真情留給了苗鄉的人民。
工作的好助手
楊軍是永樂鎮排告村,199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7年12月入伍,先后在西藏軍區77289部隊91、94、93分隊服役,三級士官,先后歷任副班長、班長、代理司務長、司務長。2010年,楊軍告別13年的軍旅生涯,轉業分配到望豐鄉人民政府工作。
來到望豐鄉工作后,楊軍被安排在安監站工作,為了盡快完成從軍人到干部的角色轉換,他好學進取,虛心向年長或年輕的同志請教業務知識,不斷加強業務知識、法律和法規的學習,很快就進入了基層干部的角色,成長為業務骨干。2010年雪凝期間,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楊軍同志認真組織派出所、農機站徘徊在全鄉各條鄉村公路上,堅守了整整半個月。
2011年3月,楊軍調至鄉綜治辦后,經常入村排查社會治安狀況,利用節假日和公統村趕集時間,開展禁毒、安全生產、信訪條例、治安隱患等工作;面對各種糾紛調處,他從不厭煩,不但認真受理公務,而且耐心調處各類矛盾糾紛,熱情為望豐群眾辦事,受到群眾的普遍好評。身邊的同志都有深刻的印象:楊軍做事十分認真仔細,一點一滴馬虎不得,特別是辦理糾紛案件,在取證材料上要求十分嚴格,經常一字一句的斟酌。他常說,不要小看辦理糾紛案件,其實這些糾紛案件中學問大得很,有很多的時候靠的是掌握細節分清是非,靠的是協調和嘴皮功夫。
“工作交給楊軍,放心,他是個能獨擋一面的干部”。鄉黨委書記李紹雄說。
苗鄉的好干部
13年的軍旅生涯,練就了楊軍一個優秀軍人的品質,無論是在廣昆成國防光纜施工現場還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一線,他始終不怕苦不怕累不言退,與戰友們沖在第一線。
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楊軍政治立場堅定,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從戰士、到班長、再到代理排長,他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勤勤懇懇、兢兢業業。
楊軍的同事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紅紅的黨章里密密麻麻的記錄著他學習黨章時的心得。“黨員必須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服務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貢獻——這是我的人生最高追求”楊軍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今年7月以來,望豐鄉遭受了嚴重的旱情,為確保在干旱期間農村百姓的消防安全,楊軍主動攬下了入村檢查全鄉各村寨防火安全的這一難事。于是,他和派出所干警李翔一起騎著摩托車,頂著烈日,用了12天,走完全鄉17個村的家家戶戶。李翔說:每到一戶,楊軍都認真檢查電線是否老化,用火用電是否正確,任何一點細小的問題,他都不放過。
楊軍的同事楊昌文回憶說:楊軍在工作中始終保持一個軍人的作風,工作認真細致,一有事總是第一個沖在最前面。
在平常生活中,楊軍更是個熱心腸,能及時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同志,特別是看到身邊同志有矛盾時,他走近身邊、貼近生活地給他們耐心細致做思想工作,直至矛盾化解為此,身邊的同志親切的稱他為身邊的貼心人,工作的好助手。
好兒子 好丈夫 好父親
“連自個兒的家都不愛,怎么談上愛家鄉、愛祖國”,楊軍堅持了這樣的一條真理。
楊軍在部隊服役的13年中,十分牽掛著年邁的父母特別是患病體弱的母親,所以他非常珍惜每一次回家探親的機會,每次回到家,他總是圍在兩位老人的身邊,聽他們訴說,聽他們教誨。
楊軍母親回憶說,每次兒子回家探親,第一個問候就是她的病情,并輕輕地給自己錘背。更遺憾的是楊軍不能與愛人白頭偕老,楊軍愛人與他相愛10年、等待10年,幫楊軍照顧兩位老人10年甚至更久。所以楊軍又非常的愛自己的妻子,每一次回家探親,都搶著幫妻子洗自己父母親的衣服。他妻子說,楊軍是一位合格的軍人、丈夫和父親,雖然他們都是聚少散多,但他們的心是永遠地連在一起的,因為她深愛著楊軍。在說完這些話,她已淚流滿面了。
楊軍就是這樣一個人,在父母面前是個好兒子,在妻子面前是個好丈夫、在兒子面前更是個好父親。作為父親,他率先立行,以自己的行動感染和影響兒子,樹立了一個好父親的模范榜樣。
殉職在熱愛的崗位上
2011年9月15日,楊軍經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安排到鄉計生辦工作后,由于他從不接觸“天下第一難事”——計生工作,一切都得從零開始。楊軍用心去干工作,他積極主動向老同志學,向工作精英學,翻來覆去對報表、數據和每一個邏輯進行分析和把握,直到弄懂為此。
鄉計生辦安排楊軍負責豐塘村的計生工作。豐塘村情況比較復雜,為了弄清該村計生工作情況,楊軍干脆駐扎村里,9月26日,楊軍把被褥拉到豐塘村,與村干們一起同甘共苦。并開始逐家逐戶開展信息調查工作,開始調查時,由于不熟悉農戶,讓村干帶路,后來為了不耽擱村干工作,他自己白天幫群干農活,晚上走訪群眾。
9月29日上午,楊軍深入農戶家中組織群眾開展抗旱自救、秋收秋種,了解群眾生產生活、計生利益導向工作落實情況。這天上午,他整整深入12戶對象戶,并全部完成工作任務。12時,楊軍返回鄉里匯報工作,當他回到豐塘村兩岔河橋上時,由于路面濕滑,車子側翻到橋下15米高,楊軍就這樣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昨天他還到家里來看望我啊,楊軍這孩子怎么就這么走了呀。”豐塘村支書文紹金含著淚,不敢相信楊軍去世的消息是真的。
“楊軍是一個合格的軍人,更是一個優秀的黨員,他的離開,太可惜了。”望豐鄉政法委書記包昌能含淚地說。
楊軍走了,他的一生就是這么樸實無華,默默無聞,始終無怨無悔,直至舍軀在他所熱愛的崗位上,傾其所終,用無悔的青春和熱血鑄就了無愧于黨、無愧于國家、無愧于人民的軍魂和仆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軍人和干部對黨、對工作的忠誠本色和對人民群眾的真情大愛。(潘國雄 文壽 陸勝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