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能像綿羊 做人不能太“城管”
閑來無事在google里輸入“城管”二字,好家伙!enter鍵還沒按下,搜索欄下自動出來的都是“城管群毆”、“城管霸王餐”、“城管毆打老太”等詞語搭配,讓人在暗嘆google強大的搜索能力的同時心里發怵。
“針對當地市民指責河南南陽市宛城區城市管理監察大隊野蠻執法的問題,南陽市宛城區城市管理監察大隊宣傳科張科長一方面否認宛城區城管監察大隊有野蠻執法的行為,同時又說,如果像綿羊一樣城管將無法開展工作。”(10月26日中國新聞網)
在采訪中,這位張科長非常擅長“太極推手”這一招,說到“以罰代管,借機斂財”,堅決否認;說到“暴力執法,當街毆打老人”,搖頭反指該類群眾暴力在先;談到“某城管讓商戶幫交電話費,話費清單俱在時”,則反污其栽贓嫁禍。而事實上,就在這位張科長全盤否認、全力推諉責任之前,當地的一些媒體不僅通過暗訪證實了“以罰代管、罰后默認”的行為,同時市里相關部門還就此責成城區人民城府迅速整改,給予了城管監管大隊通報批評。所以這里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該城管以為媒體記者和廣大群眾們一定不看報紙,最后才敢大膽下結論“小商小販本來就難管理,太溫柔的不行。他說,如果像綿羊一樣,城管將無法工作。”
看到“綿羊”這一比喻,筆者不由失笑,這位城管可真幽默。現實生活中人人皆知城管與小販的關系猶如貓與老鼠,二者的關系可謂是“天生冤家”。而究其貓鼠關系形成根本,在于城市管理執法權限始終掌握在城管手中,商戶及小販們作為被管理對象,在此權壓之下只有畏之懼之。而自由裁量權在城管手中,城管們執法主體的隨意、執法程序的粗陋乃至執法依據的匱乏與商戶小販們對罰款去向的不知情相沖突,這才導致了類似佛山城管當街“鎖喉”毆打老太,老太扁擔還擊事件的發生。
除了“太極推手”外,大家看到了該城管還擅長“強加認知”。綿羊在現實生活中常被用來指代弱者,作為執法人員的城管,在執法時是代表整個城市的市民對城市環境整潔的監督與整治,身后有著一整個城市的期望且做著本職工作的城管還需靠著十八般武藝外加“飛虎隊”助威才敢去上班嗎?且在我們的所見所聞里,城管實在稱不上是弱者,這種顯而易見的狡辯,將個人好惡強加至職業認知中的執法,恰是暴露了執法過程中的暴力。
從執法車拖行孕婦到群毆小商小販,城管總是給我們帶給我們“驚喜“,千萬個城管就有千萬個哈姆雷特。這一次,感謝這位城管從實際出發,以“工作不能像綿羊”為例,簡而具體的教會我們:“做人不能太城管”。
(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