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一拐彎 代課教師無名無分地走了
從2008年開始,甘肅省蘭州市由市財政補貼,計劃兩年內清退全市最后1240名代課教師。2009年底,是這次清退完成的時間。(11月17日《人民日報》)
代課教師走了,我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屬于他們的名分給了另外一些人——一些大學擴招的產品。名正言順的人來了,可以順理成章的享受教師編制的幸福;無名無分的人走了,拿著每年只相當于人家半月的補償。我甚至認為這僅僅是一場權權或者錢錢的交易,而代課教師就是那場交易的犧牲品。
代課教師就這樣一步步的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他們的位置卻是誰也無法代替的。
那些僅僅受過四年師范教育的師范生能夠像代課教師那樣甘于寂寞和貧窮在中國最貧瘠的土地上奉獻自己的青春嗎?我不相信,我更相信有人把這個位置當作一個跳板;那些課堂上的“紙上談兵”能夠代替十幾年二十幾年慢慢積累的鄉土經驗嗎?我不相信,因為我也做過教師。代課教師在自己的家鄉代課,只有他們才懂的“根”的含義;代課教師為自己的家鄉代課,只有他們才清楚貧窮和知識的意義。這些,官員們懂嗎?這些,大學教授們懂嗎?這些,天之驕子們懂嗎?我不敢說,我也不知道。
代課老師是談不上有理想或者信念的,但他們能夠忍耐,可今后還會有人忍耐嗎?我想不會再有了。再沒有人會為貧窮去苦守了,不信我們可以和時間賽跑;不會再有人為愚昧拓荒了,因為真正的拓荒者已經被奪去了手中的鋤頭,接替代課教師的人注定會來了又走,來了又走。
以前曾經有人說我們對不起代課教師,但我們最終依然對不起他們,沒有人因此而懺悔。而同情他們的人僅僅是同情,除了同情,我們又能如何?
代課教師走了,但他們的位置確實誰也不能替代的。當未來某一天貧窮的山溝里依然面對教師資源的匱乏時,還會有人想起被我們拋棄的那一批人嗎?而那時的年輕人,還會有人再去做清苦的代課教師嗎?
我們拋棄了代課教師,我們失去了一個機會,因為代課教師的位置誰也不能代替!
(講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