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貪污是為了不讓別人大吃大喝地揮霍
安徽省一高校管理科科長自以為找到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利用虛報金額的方式貪污獎學金。日前,安徽省蚌埠市檢察院以貪污罪逮捕了犯罪嫌疑人李寬。歸案后,在被問及貪污的動機時,李寬認為,他看見一些學生領取獎學金后大吃大喝,覺得“與其被學生揮霍掉,還不如給我”。(12月9日新華社)
老百姓最痛恨貪官,很多網媒也投其所好,貪官落馬的新聞總放在顯要位置,這則新聞卻并不引人注意,只因為案子太小,官職不過高校的科長,貪污的錢不過是幾萬元學生的獎學金,不過他為代表的小貪官心態卻值得品評一番。學生揮霍和官員貪污放在一起比較,究竟哪種行為更不齒?這個小貪官有著與眾不同的價值取向,就是認為自己私吞優于別人吃喝。他看不慣獎學金被學生大吃大喝揮霍掉,他或許會更節約地花這些錢,用這些錢償還房貸、孝敬父母、供子女讀書、捐希望工程……可無論多么合理或是高尚的花錢方法,都無法掩飾“賊”的本質。
獎學金是合法所得,無論學生怎么花都是個人自由,這些“為人師表”卻用不正當的方式來干涉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心態,在小貪官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不以為然,卻對老百姓提高生活質量耿耿于懷。如此一來,除官職小、貪污金額少、小貪官們還有一明顯的特征就是“小心眼”。
心眼小的人總會挖空心思、擅長算計。以這位科長為例,自以為找到了高校獎學金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把應發放的獎學金數額虛報后騙取領導同意的批示后,通過在獎學金明細表中虛列部分學生的獲獎種類的方法把賬沖平。怕露出馬腳親自帶現金給學生發放獎學金,也正是這種反常規的舉止露出破綻。
貪官搞腐敗都是各有各的門道,大貪官如此,小貪官亦是。與大貪官收大禮得大財,搞大貪污大腐敗不同,小貪官搞小腐敗往往更傾向于挖空心思,想出五花八門、旁門左道的腐敗手法。曾聽過一個小貪官的腐敗“秘笈”:要是有人請他吃飯,席散付現后,竟然殺一回馬槍,對收銀臺說我本可以簽單,開票,退錢,樂顛顛再回轉單位報銷。累積,收獲頗豐。
小貪官們身懷絕技,他們小偷小摸的伎倆未必被人察覺。集腋成裘,腐敗所得也未必比大貪官遜色。大貪官、大腐敗、大伎倆須得嚴防,小貪官同樣不能不防。小伎倆一不留神,或者就會積攢出一個大腐敗,因此反腐敗在“抓大”的同時不能“放小”,需得大小貪官統統殲滅。正因為大貪官、大伎倆的膽大包天、囂張跋扈,和小貪官、小伎倆的隱晦曲折、暗度陳倉,才構成了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
貪污學生獎學金的科長被捕了,那些更難識破的伎倆又該怎樣應對。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軍在中國人民大學的一次講演中認為,我國刑法規定的國家工作人員貪污受賄5000元以上構成犯罪的定罪量刑起點標準,已經不合時宜,應當及時加以修改。此言一出再度引發社會對貪污賄賂罪定罪量刑標準是否需要進行調整的討論,“腐敗零容忍”成了占主流的觀點,真可謂民心所向。
(普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