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領巾上吊 默默消逝的生命(圖)
(何楚華用來上吊的紅領巾)
◎本港評論 劉承宇
12月10日晚,逃課多日的石排鎮中坑村11歲男生何楚華,在老師來家訪時反鎖房門,無論老師和他姑姑怎么敲都不開門。當晚9時多,父親何維紅撬斷衛生間的一根鋼條,爬進房間,看到的一幕讓他心碎:孩子用一條紅領巾上吊自殺,身體已經僵硬。(《南方都市報》)
一個11歲的花季少年最后一次系上紅領巾,居然是用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可能任誰也無法想象。他為何會做出如此驚人的舉動?也許從他生前留下的遺書中可以略知一二!袄蠋煷蛭业哪且惶炱,我心里總是想著快點長大,找老師報仇去。過了兩天后就是星期一,我心里總是想著找老師報仇去。一點也聽不進去老師講的知識,可你們,我說什么你們也聽不進去。所以我逃學,現在我知道錯了,現在在改還來的及(得急)嗎”;“我逃學的事情,因為我回來跟你說老師的事情,你不但不關心我,還說是我的不對,所以我才逃學!
據相關報道,12月1日,何楚華的班主任曾因他上課笑了一下而體罰了他。當他回到家里把這件事告訴家里人,希望家里人能為他去學校討公道的時候,家里人不但沒有關心他,反而責怪他。家人的態度,讓何楚華感覺受到了冷落,他覺得世界上沒有人在關心他了。因此,寫下上面那些話后,他用自己的紅領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事發后學校與家長互相職責。死者的親屬責怪學校疏于管理,未及時將孩子逃課情況告知家長;而校方則表示,死者自殺前已逃課4天,但孩子的親屬直到孩子自殺當天才獲悉孩子逃課;親屬認為學校老師10天前體罰孩子,造成孩子懼怕老師從而做出“傻事”;學校則懷疑學生逃課被發現后怕家屬責罰,才上吊自殺。
何楚華的死,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難辭其咎。在東莞這個基本上由外來人口組成的城市中,父母忙于打工維生,每天僅有幾小時與孩子匆匆相聚,“孩子逃學幾天后家長才發現”這種狀況絕不鮮見?墒牵绻麑W校在孩子逃課之后能及時的聯系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能理性一點而不是以體罰來對待犯錯的孩子:而家長在工作之余能多關心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不要一味的冷漠孩子的想法,多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為他們想想,這場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紅領巾的紅,理應彰顯朝氣,而非隱喻悲劇。記得當年老師還曾經對我們說紅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但現在它卻變成了一個11歲男孩的自溢工具!生前不知道有多少次,何楚華把紅領巾系在自己的脖子上,然而最后一次,竟是他選擇終結自己生命的方式。11歲一個本應朝氣蓬勃的年齡,但何楚華卻以如此極端的方式就這樣悄然的離去。何楚華的出現和消失,不禁讓我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