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春哥"不過是百姓無奈的精神慰藉罷了(圖)
(被拆遷戶掛出“信春哥、房子不會被拆遷”的橫幅)
◎本港評論 廖強
溝通?談判?上訪?起訴?發帖?堅守?反抗?自焚?……現在,這個試圖螳臂當車的名單里增加了一個詞匯——— 春哥。昆明一棟樓房掛出條幅“信春哥、房子不會被拆遷”,借用網絡文化現象里的流行概念“信春哥”,在大眾已經對拆遷事件麻木的情況下,成功獲得了關注,網友熱議“信春哥、不拆遷”。(《海峽都市報》 12月18日)
春哥,一個被無數網民奉為神靈的稱呼,繼“信春哥、上本科”“信春哥、不掛科”“信春哥、過四六級”后,“信春哥、房子不會被拆遷”的出現,完美的將當下時事、網絡流行以及“雷”文化結合在了一起,無疑將成為“春哥語錄”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春哥”的出現本來只是網民們調侃某明星的無聊之舉,可是隨著一句句結合了時下熱點問題的“春哥語錄”的出現,它的含義恐怕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玩笑話了。其實,信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么信。
稍加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信奉“春哥”的人,都是苦苦掙扎在生存線上的平頭老百姓們,他們的生活一直處于一個十分尷尬的位子:年幼時,夢想著考上大學成為“天之嬌子”;等到高考后才發現,大學生早已多如牛毛;進了大學發現什么也學不到,走出大學便立刻失業;工資低的可憐,房價卻居高不下;辛苦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買上房了,說拆就給拆了;去一趟醫院,家底掏空不說,要是遇上個“左右不分”或者是“忙著偷菜”的醫生,命能不能保住都不好說;警察局里,嫌犯可以用紙幣打開手銬,用鞋帶上吊;找政府說說事,人家告訴你:“有事別找我,跳樓去5樓”。面對這樣的生活,我們能選擇相信誰呢?
據上述事件的相關報道,掛出橫幅的這家人當天以死相逼,還真就成功阻止了拆遷方的行為,而該事件最終也得到協商解決。看來這下,“春哥”是真的顯靈了,不過筆者始終感到奇怪,為什么但凡牽扯到拆遷都要鬧得個你死我活的?為什么老百姓想要維護自己的權利不去找政府,不去找他們的“父母官”,而是尋求本身就是一個玩笑的“春哥”呢?這是怎樣的一種諷刺?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們的生活的確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可是這并不能掩蓋社會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作為都市中的弱勢群體,許多事情都不是我們自己可以解決的,當我們茫然無助卻又孤立無援的時候,也只能從“信春哥”中尋求一些精神上的慰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