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過的不是圣誕 是不堪寂寞的心(圖)
(資料圖片)
◎本港評論 廖強
“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jingle all the way!”正如歌詞所述,早在半個月前,凱里的大街小巷就已經充滿了圣誕的氛圍。平安夜當晚,大街上更是熱鬧非凡,商家們期望借著這個機會大賺一筆,“平安果”最貴的被炒到45元一個。年輕人們則期待在這一天邀上兄弟姐妹放縱一把,以舒緩平日緊繃的神經。
圣誕節在國內的流行程度,恐怕耶穌他老人家都完全不會想到,因為圣誕本是一個宗教性的節日,在擁有燦爛古文化的中國,有如來佛祖和玉皇大帝長期坐鎮,誰會為了他耶穌的生日大勢慶祝?可事情就這樣發生了,對于大多數年輕人甚至是中年人來說,圣誕的重要性甚至堪比春節。
其實在國內,許多熱衷于過圣誕的人并不是基督徒,他們完全不關心圣誕節的來歷,而那些為了圣誕舉辦的party,其實也都和“圣誕”掛不上什么邊。平安夜當晚,凱里街上狂歡的年輕人們臉上帶著面具,頭上帶著“觸角”,需知這都是萬圣節才該出現的。而傳統一些的人,則和朋友相約放起了孔明燈,這也是和“圣誕”八竿子打不著邊的行為。“平安果”更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圣誕節禮物。
不過,這都不重要,沒有人規定圣誕一定要怎么樣過,何況這是在中國,因為我們過的不是圣誕,而是一個顆堪寂寞的心。
都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學習、工作、生活各種各樣的壓力讓我們喘不過氣來,人與人之間逐漸疏遠、冷漠的關系更讓我們感到不安,我們渴望友情、愛情,可緊張的日常生活卻讓我們沒有時間去發現和經營它們,所以我們需要有這樣一些日子,你邀上你的朋友,我邀上我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過一個“節”,友情在這一天得以升華,愛情在這一天撞出火花,我們可以暫時拋開塵世煩憂,效仿古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灑脫。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著太多的習俗牽絆,骨子里傳承著傳統文化的我們不會選擇這些日子盡情狂歡,而西方各種各樣節日的傳入卻正好迎合了我們需求。
我們年輕,我們熱情,我們有著無窮的創造力,因為這樣,我們承載的更多的壓力和期待。所以,不防把這些“洋節”,當作我們人生的驛站,小小的休息一下,整理行裝,繼續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