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摩托車大軍的過年夢想與春運之困
戴上頭盔、披上雨衣、載上家人,回家過年。春節臨近,由佛山、東莞、廣州等珠三角城市返鄉農民工組成的10萬“摩托車返鄉大軍”,沿著321國道返回廣西、貴州、湖南和四川老家過年。(2月9日《南方日報》)
棉衣、綁腿、護膝、頭盔、皮手套、行囊、年貨……加上幾百公里乃至于上千公里的遙遙路程和乍暖還寒的空氣溫度,更加上路途中的疲勞及行路安全問題,筆者十分擔心,如此之多的物件在摩托車身上是否過重?坐在摩托車后面的妻子和孩子,是否也有頭盔、足夠安全,是否穿上了棉衣、足夠溫暖?進一步追問,從珠三角到廣西、到貴州、到湖南、到四川,如此之遠的路途,農民工兄弟為何不愿做火車和汽車?
有一種選擇叫做“次劣選擇”。問題在于,如果“一票難求”現象得以解決,如果農民工們很容易就能乘上火車,并且車廂里有足夠大的空間、足夠好的服務,相信誰也不愿去過“風餐露宿”的摩托車生活。所以,相比于車廂中的狼狽,更多的人寧愿選擇一種稍稍方便、稍稍愜意的方式。雖然對于強調“詩意棲居”的中產階級來說,摩托車回家也是一種狼狽,可對于農民工們來說,卻是他們的“次劣選擇”。而“次劣選擇”,在某種程度上,何嘗不是一種“最佳選擇”呢?
毋須諱言,這10萬摩托車大軍身上所承載的,已經絕非是農民工兄弟自己過年回家的夢想了,更深切的,還關系這個時代的春運之困。
摩托車回家,在旅行家和詩人看來,當然有一份生活的愜意。可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則是不折不扣的傷痛。請允許筆者做幾個“往最壞處想”的假設:如果今年沒有閏月,南方是不是也有數九寒天的日子?如果春節前幾天遭遇到惡劣天氣,是不是大雪也會阻斷他們的回家之路?而事實上,這樣的假設不是沒有發生過。2008年2月,那場突如其來的襲卷全國惡劣雪災就是最好的例證,而那些在大年二十九、大年三十必須在火車站過年的農民工,又何以用愜意去抵抗天災呢?
10萬摩托車大軍返鄉的場面是壯觀的,可這樣的壯觀,對于已經試點火車票實名制并開通武廣高鐵的珠三角運力來說,又何嘗不是一件諷刺?從這個角度講,離開生活的目的,只去談實名制和廣鐵的好處,似乎已經沒有什么必要了。無論是實名制在試點之后能否普及全國,以及廣鐵的票價為何比飛機票還要貴,等等問題,公眾也再也不想去質疑了。因為我們很清楚,“被實名制”永遠不是目的,更重要的,它更應該減緩整個社會的春運之痛,抑或是,給這10萬大軍增加一點點幸福指數和民生關懷。
來自中山的農民工小周和小張兩個人輪流開一輛車,一起結伴而行回廣西的貴港老家,他倆說“小摩騎返鄉就為省錢省事,因為火車沒有直達,而汽車需要花費600多”。“省錢省事”是一個話糙理不糙的表達,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追問,無論是鐵路部門還是長途客運部門,怎么就提供不了如摩托車般“省錢省事”的服務呢?難道春運只是一個大發季節財的手段,至于什么是“省錢省事”的社會責任和服務理念,都拋之腦后了?
浩浩蕩蕩的10萬農民工摩托車大軍,承載著10萬顆過年的夢想,為了踐行自己的過年夢想,想必農民工們也是帶有回家過年的那份喜悅的。為此,我們也無須過多感傷,相反我們還應該替他們高興。除此之外,還要送上我們美好的祝愿——祝愿你們一路平安;祝愿你們早日到家;祝愿你們春節快樂。
(王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