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爺爺”15年助學令多少人羞愧不已(圖)
(資料圖片)
每年春季開學前,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都會蹬著單車來到長沙市青少年基金會,為貧寒學子送上一份愛心,堅持了10多年不曾間斷,這里的工作人員都親切地稱他為“單車爺爺”。今年,96歲高齡的楊秀民老人蹬不動單車了,但他還是準時將2000元退休金捐贈給希望工程,為山村貧困孩子送去新學期學費。(2月28日《新華網》)
15年如一日,96歲高齡的楊秀民老人用自己的行動為貧困家庭孩子撐起了充滿陽光的未來,楊秀民老人就是靠著平日里省吃儉用結余的積蓄為貧困家庭孩子奉獻了“沉甸甸”的愛心。如果用數字來衡量這份愛心,或許楊秀民老人的捐助與那些大企業家所捐數目只是小巫見大巫,但是,我們知道,愛心匯聚的力量是巨大的,當一點一滴的愛心匯聚,貧困家庭孩子的上學難問題便會得到真正改善。因此,愛心無所謂大小,只在乎用心真誠,一顆至誠至真的捐資助學的愛心,常常會令你我感動不已。
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難一直是我們不得不直面的話題,多年來,一些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的偏遠農村地區,為了給孩子上學,不少家庭離鄉背井到沿海城市務工,靠著那些并不算多的血汗錢供孩子上學。由于在一段時期內財政對教育投入不足,增長幅度與經濟增長速度凸顯極不協調,中小學生和大學生就讀費用卻隨著經濟增長不斷提高,對大多數貧困家庭來說,他們面臨著比收入水平增長幅度更高的教育投入。一些不堪重負的家庭開始選擇讓孩子輟學務工賺錢養家糊口,一些家庭開始舉債供孩子上學。
盡管近年來我國一直強調改善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難問題,并出臺了一系列扶助措施,中央財政對教育的投入也開始大幅增長。但是,高學費和低就業仍然是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難的兩只攔路虎,現如今,在農村一個普通高中學校,一學期學費便已達到近2000元,初中的學費也已接近1500一學期,如果加上生活費等開支,如果普通農村家庭年純收入不能達到6000元,將極有可能面臨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生活困窘。
我們再來看看當前的就業形勢,每年,數百萬大學生畢業后都面臨失業的風險,以致有人發出“大學畢業便等于失業”的感嘆,在一些找到工作的大學生里,大多數月收入停留在2000元以內,依然在生存線上徘徊。教育的高成本投入與低回報由此可見,曾經懷抱“讀書脫貧”的夢想正在被現實擊得粉碎。
透過楊秀民老人的慈善之舉,我們應該看到,多年來,我國教育資源和投入的不平衡,導致了農村貧困家庭孩子教育問題一直難以得到解決。一邊是貧困家庭孩子因為無法交上高昂的學費最終輟學,一邊卻是城市重點學校開展轟轟烈烈的掐尖計劃和為高升學率狂歡。
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難問題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捐資助學的感人事跡頻頻發生,這令我們的社會充滿了一種必備的溫情。透過“單車爺爺”楊秀民這些愛心人士的慈善之舉,我們不禁想知道,還有多少人會因之羞愧不已?當你們為高貴時尚生活擲出億萬家財時,是否看到貧困家庭孩子渴望學習的那種眼神?當你們為享受更多福利待遇而喋喋不休,要求財政加大撥款力度時,當你們大肆揮霍公款或收受賄賂為他人謀取私利時,當你們挪用政府公款購買豪車名貴物事時,是否想到過貧困家庭孩子因為上不起學或因為高昂學費而焦急不安的表情?
教育是國家發展強大之本和無窮源泉,只有繼續加大投入力度,社會各界用至誠至真的愛心關心關注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難問題,教育公平才不會是句空話,“讀書脫貧”也將不再只是理想的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