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先從降低房價開始推進收入分配改革
接近國家發改委的消息人士日前否認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被國務院打回修改的報道。“這項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通過一次改革就能完成。”該人士說,“預計今年下半年,我們會將收入分配改革的具體進展情況對外進行公布。”目前發改委還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收入分配改革,不過對于如何“切蛋糕”,該人士坦陳,目前難度很大。(3月22日《第一財經日報》)
自2010年以來,收入分配結構的優化已經多次被中央高層提及。溫家寶和賈慶林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兩會上所做報告中,均著重提到收入分配問題。十幾天的政治盛會,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中,收入分配問題也成為一大熱點問題。發改委醞釀多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仍舊呼之難出,而涉及社會分配的不公不合理問題在幾年間卻是日漸復雜,矛盾和利益糾葛愈加深刻。而從去年下半年至剛剛出爐的新地王,房價暴漲問題卻又成為一把宰割民眾收入的收割機,鑒于此,在此呼吁,在正式的收入分配方案出臺之前,相關部門不如壯士斷腕,切實調控房價,使民眾本來增長緩慢的收入不再斷送于不合理、畸高的房價之上。通過降低房價來調整收入分配問題,大概是目前最迫切、最可行、最得民心、最富于長遠眼光的調整方式了。
首先,高房價已經完全吞噬了民眾的十幾年甚至二十年的家庭收入,買房問題讓越來越多的中產階層淪為窮人階層。民眾十幾年的家庭收入等于通過房地產市場快速地進入政府土地財政、開發商暴利的腰包。這在收入分配格局上,等于一次財富清洗和掠奪,對調整收入分配不僅沒有起到公正的調節作用,反而令財富更加集中。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有關數據計算,2009年中國城鎮銷售的商品住宅的平均價格為4571元,如果扣除所包含的經濟適用房的因素,平均價格每平方米超過5000元。一套100平米的住宅,相當于一戶年收入5萬元的家庭不吃不喝十幾年的收入。
這些財富轉手就到了政府的土地財政:2009年,中國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總額達15000億元,按照全國城鎮人口6億的數字計算,平均到每個人頭上就是2500元。
瓜分民眾財富的當然還有暴利的房地產商集團。雖然開發商總是造輿論,說高房價的根源在于政府招拍掛的高地價、在于房地產環節上的幾十項居高不下的稅費,但高房價的暴利蛋糕中,房地產商卻拿走了相當大比例的那部分。
去年7月,國土部公布“中國地價占房價平均為23.2%”,在國土部對全國620個調查項目的數據中,北京21個項目平均地價與房價的比例約為25%。而按照新華日報資深編輯、著名地產評論家沈曉杰的計算,2009年全國城鎮商品房的平均成本(包括房地產商在此兩三年前交付的土地出讓金、造房的建安費和各種配套費、稅費、經營管理費用等),每平方米為2223元——中國城鎮的商品住房的房價中,一半以上都被開發商拿走。
所以,房地產的暴利根源一是房地產商操縱房地產市場、一是地方政府招拍掛的土地財政。政府和房地產集團的不當不道德的收入越高,民眾被宰割的程度就越深重、民眾就越貧窮。
第二,當房地產市場因為暴利,已經成為一個不創造任何實體財富卻更富于投機性的市場,這個資產價格的巨幅增長,使得不同階層之間的財富差距已經開始呈跳躍級的拉大。
當房價穩定的時候,不同階層間的收入差距不過是勞動收入的差距,是月入一兩千和月入幾千甚至上萬之間的群體差距,國家可以通過提高勞動報酬比例、約束壟斷行業收入、提供完善社保等方面縮小不同群體的實際收入差距。但當房價暴漲而成為投資工具的時候,一個富裕家庭卻可以在幾個月之間倒手一套房子輕松獲利十幾萬甚至幾十萬,這時候,富裕者階層和中下收入階層之間的差距就是在幾十倍幾十倍地拉大,與因為資產價格上漲而拉大的貧富差距相比,國家再提高勞動者報酬、再怎樣增長工資,也只能望洋興嘆。
高房價、房地產暴利,已經成為吞噬民眾財富、使得社會收入分配的杠桿在之前已經不合理不公正的現狀下更加失衡。房價繼續高下去、再失控下去,就將使得政府在之后的構建新的收入分配格局的任何努力功虧一簣。它將使得弱者越弱、強者越強。借力于高房價的畸形分配渠道,一個地方政府、房地產集團、富裕的房地產投資群體將成為瓜分民眾幾十年收入的收割者。新的“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社會收入分配體系”尚未重建,高房價渠道的非法收入卻已經加深了矛盾。所以,當消息人士說,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目前難度很大”的時候,我們要說,既然如此,不如從高房價入手吧,這是最可行、最實際的方式。
(蔡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