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里尋他千百度 慕然回首已是偽娘時代
李宇春的出現,曾經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審美時代,網上有人戲稱李宇春為“春哥”,曾軼可為“曾哥”,似乎在這個不斷涌現出“哥”的時代,女性的審美標準已經跟以前大不相同了,“中性美”開始散發魅力。而在女性審美標準改變的同時,另一種顛覆性的男性審美觀也悄然萌芽,并且通過快樂男聲的舞臺集中地展現在了眾人面前,他們留著長發、穿著短裙、踩著高跟鞋,宛如“美少女”,媒體與大眾將他們稱之為:偽娘。(5月5日《成都商報》)
不能不說,這世界變化很快,讓你甚至有些猝不及防!正如人們大呼“狼來了”一樣,無論你承認與否,“偽娘”在一夜之間也如“狼”般氣勢洶洶的來了。看來“哥”成了過去時,“姐”開始緊隨其后逐漸成為了“流行”。流行的并不可怕,但流行的也必須要有所提防。否則,一旦肆無忌憚的蔓延,就會演變成一股低俗之風!
實際上,所謂的“偽娘”就是男扮女裝而已。男扮女裝,古已有之。比如我國的戲曲中,就有“反串”一說。“反串”,即男女錯位的角色分工,即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反串”是中國戲曲表演藝術的常見現象,也為人們所接受。不僅如此,我國還出現了諸如梅蘭芳、程硯秋等“反串”大師。而在西方,也有著類似的傳統。18世紀以來,西方訓練歌劇女高音時,也常在男童中尋找資質可造就的演唱者。至于歌劇中的男扮女裝,更是普遍存在。
在“偽娘”忽如一夜春風來之前,就有著小沈陽的出現。如果小沈陽的表演還處于男扮女裝的“雛形”狀態,今天的“偽娘”則干脆將自己徹底裝扮成了女性,并以此吸引人們的注意。吸引人們的注意無可厚非,男扮女裝同樣無可厚非。另據某個網站調查,對“偽娘”的出現持贊成態度的占了多數,只有少數人對此嗤之以鼻或認為其低俗。因此可見,人們并不反感男扮女裝。
男扮女裝并不低俗。“反串”表演不但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反串”也還有其宗教淵源。如佛教的雕像是信徒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喜好雕刻出來的,所以佛教的僧侶和尼姑無從區別。這也表明了佛教信徒們是以“超脫了性別的男女合一”為美,從而也為“反串”提供了審美心理依據。獨具藝術魅力和審美的男扮女裝,又何談低俗呢?
人們之所以認為其低俗,應該還是源于男扮女裝者本身的表演,或是以男扮女裝作為嘩眾取寵和渲染的道具。他們沒有真才實學,更沒有明白男扮女裝的真正意義,而是在舞臺上搔首弄姿以此為樂和博取人們的關注借此炒作、出位罷了。如此一來,遭到玷污的恐怕不僅僅是女性,還有廣大的男性,更會如“流行病”侵蝕到男扮女裝的表演藝術。
而《快樂男聲》似乎也不應該叫“快樂男聲”,最好應改叫《快樂偽娘》了。因為男生已不是什么男生,男聲也不是什么男聲,他們統統都搖身變成了“偽娘”。以“偽娘”的身份和姿態站在舞臺上,向人們展示他們的才藝。至于“偽娘”們的才藝如何,“偽娘”們能帶給我們什么,是“快樂”,是“惡心”,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更多關于 的新聞
· 快樂男生偽娘劉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