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除《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一種教材潔癖
5月29日和31日,央視百家講壇“《水滸傳》的成書過程”的主講人,首都師范大學教授侯會連發兩篇博文,討論有關《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在中學課本的存廢問題,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侯教授認為在中學課本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武松醉打蔣門神》三篇文章血腥內容較多,不宜編入中學課本,供辨別能力不完整的中學生學習。(華西都市報6月2日)
踢走了魯提轄,中學課本就干凈了?中學課本里那么多課文我已經記不住了,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篇課文仍然記憶猶新:一方面,在枯燥的學語文課堂上,這篇課文恐怕是為數不多能讓人血脈賁張,提起男生興趣的文章。另一方面魯提轄身上寄托著每—個孩子的俠義情懷。讀完這篇文章,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魯提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形象和鎮關西的惡貫滿盈,而不是魯提轄對待鎮關西有多么的殘忍。
如果說《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因為充滿暴力和血腥色彩應該從課本中剔除,那《武松打虎》呢?武松三碗不過崗,卻連喝十八碗,豈不讓孩子們學會酗酒?那花斑猛虎那可是國家保護動物,武松三下兩下就給打死了,豈不成了濫捕濫殺野生動物的獵捕者?所以我理解教授們保護孩子,不讓他們遭受來自暴力、色情等外界干擾的好意,但我卻并不贊同這種動不動就刪除某篇文章的做法。
魯提轄不是小混混,鎮關西也不是無辜的路人甲。他們其實只是善和惡的一個形象化的描述而已。無論是對于過去還是現在的中學生來說,他們應該已經具備了這種區分善惡的能力。三拳打死鎮關西或許有些血腥,但這并無損于魯智深的正面形象。《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篇課文已經在教材里存在了50年,又有幾個人是因為讀了《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走上了殺人越禍的犯罪道路?如果按照某些專家的說法,對現在的教材來一次徹底的望聞問切,恐怕沒有幾篇文章能夠幸存。畢竟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寫作的特定背景,也都有其必然的局限性。
魯迅先生的文章太晦澀難懂,所以要從教材中刪除,金庸先生的文章太通俗,所以不能進教材。這其實是一種教材潔癖。過去的文章,今人的眼光,肯定是存在某種認識上偏差。但關鍵問題是我們如何看待這種偏差。是一概否定還是學學拿來主義,像魯迅先生那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從教材中剔除,真的就天下一片清凈了?《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武打場面的描寫盡管形象,但與當前的電視劇、電影、網絡游戲相比,實在是太OUT了。
不可否認,中學課本具有教化的功能,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引導作用,但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將語文教材上升到必須完美無瑕的高度。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教材潔癖應該算是一種杞人憂天。
(關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