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貞操失去生命是一種信仰怎么成了自私
今天在紅網讀到一篇《為了貞操失去生命其實是一種“自私”》的文章,不禁有些驚愕。作者竟以“自私”來評價一位因與歹徒搏斗而被殺的女士。
作者在文中寫到:“在國外,很多婦女在出門的時候都會帶上避孕套,面對強奸,抵抗不力的時候也能夠保護好身體。”我不禁想問,如果作者你和你的妻子在碰到你們抵抗不力的歹徒時,你是否要親手遞上準備好的避孕套,哪怕是歹徒當著你面強奸你的愛人,聽著你的愛人哭嚎和哀求你也聽之任之,只是為了避免你們的生命受到傷害,這就是你所說的“這是一種人性化的關懷,是思想進步和社會進步的體現”?
文中又寫到:“可見,為了換取貞操,女主人公失去了太多,為了一個信仰,值得嗎?”為了一個信仰而失去生命值得嗎?當然值得。為了信仰多少人倒在了鴉片戰爭的戰場;為了信仰多少中華兒女倒在抗日的戰場;為了信仰多少人又倒在了解放戰爭的戰場;為了信仰多少警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為了信仰多少新聞工作者遭到毆打。信仰,是一個人,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可為之前仆后繼,可為之流血犧牲的精神寄托。現代人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下成長,已經沒有那種可歌可泣的信仰了,但就這位女士而言,貞操就是她的道德信仰底線。
更可笑的是文中寫到“最后,他(她)也害了那個歹徒,把他從強奸罪變成了故意殺人罪”,我真無語了,真想拍你一磚......
文章最后提到:“相關部門也應該采取行動,講授一些婦女自我保護和自我解救的方法,避免類似悲劇的再次發生。”這些是對的。這才是作為媒體應該去宣傳,去提醒的,提醒那些弱式群體多學習掌握一些突發事件中的應變技能,提醒那些相關部門多做宣傳,多把教育和宣傳工作做到實處。不要再讓“自私”把信仰強奸和謀殺了......
(rua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