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慰問”網友在替誰出頭
羊城晚報評論 24歲女孩王圣淇出任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網友對其“居高位”的質疑聲雷鳴于耳,有網友猜測王圣淇的“成就”得益于她的市長父親的提拔。2月17日,有網友發帖稱爆料網友“鬼文子”疑似“被跨省慰問”,記者多方證實確有此事。(2月19日《云南信息報》)
“跨省慰問”的真實含義是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若非關系到自身利益的重大問題,恐怕沒有誰會不辭辛苦千里迢迢趕去異地“慰問”一個素昧平生之人。況且,能夠準確定位虛擬的網友,并迅速到訪,這足以證明“跨省慰問”者的不同尋常,而網友“鬼文子”事后的三緘其口也足以說明茲事體大。
實際上,網友普遍質疑的不是王圣淇出任什么樣的職務,而是其逾越規定且迥異于常人的升遷流程。遺憾的是,語焉不詳的任職通知未能滿足公眾的信息需求,各種猜測與非議因此應運而生,輕飄飄的一句“符合相關規定”,怎能不給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僅就此事而言,平息外界質疑其實很簡單,只要依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提供盡可能詳盡的資料以提請公眾監督,就足以以正視聽。然而,如此簡單有效的方法卻未見付諸實施,與此相反,欲蓋彌彰的“跨省慰問”卻已悄然開展,人們不禁要問:如此避簡就繁所為何來?
隨著“拼爹游戲”的頻頻曝光,權力的代際傳遞令人憂心忡忡。普遍存在的代際傳遞,不僅放大了“馬太效應”,同時堵塞了社會上升通道,由此不可避免地引發社會焦慮;诖,有悖常理的干部任命難免遭到廣泛質疑,公眾近乎本能地希望從一切蛛絲馬跡中找到家庭資本代際傳遞的證據。這與其說是某個人的尷尬,不如說是在家庭資本代際傳遞大行其道的背景中,選拔用人機制所必然面臨的制度尷尬。如果身處輿論漩渦的當事人不能以最大的誠意取信于民,如果涉事機關部門不能以規范的程序、透明的信息贏得公眾的尊重,想要封堵住無數質疑的嘴巴談何容易。
一起撲朔迷離的“破格提拔事件”,卻意外因為突如其來的“跨省慰問”漸趨明朗,對于無數還在苦苦追求真相的網民來說,不知道這是幸事還是不幸。不過,可以斷言的是,作為一種危機公關手段,無論是態度強硬的“跨省追捕”還是稍加軟化的“跨省慰問”,都注定起到一種適得其反的負面作用如果無視自身工作尚待改進的程序瑕疵,這一步跨得越大,就越容易露出破綻。(趙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