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有毒”還是中國有?
在蘋果品牌的光輝下,供應商鏈條上工人的權益和健康問題成了“燈下黑”!緢笥浾 郭楊 攝
作為一個“職業果粉”,馬伊路每一天的生活以“蘋果”開始,以“蘋果”結束。
1月20日,在iPhone鬧鐘的呼喚下他醒來,睡眼惺忪地讓iPhone和iPad更新軟件,進衛生間洗漱,出來后靠在沙發上,邊喝牛奶邊用iPad閱讀新聞。
馬伊路當然選擇第一時間閱讀蘋果公司的相關信息,這段時間蘋果老板喬布斯的病情讓他比較擔憂。他把新聞一行行下拉,直到《中國環保組織聲討蘋果》的標題映入眼簾。
這一天,共有36家中國環保組織聯名發布報告,指責蘋果公司未能解決其設備零部件供應工廠污染和工人健康問題。
蘋果有“毒”?馬伊路一時間接受不了。
中毒工人
與馬伊路相似,賈景川的生活同樣離不開“蘋果”,不同的是,這個品牌帶給他的并非愉快的回憶。
假如沒有那起中毒事件,或許26歲的山東人賈景川仍是身體健壯的年輕小伙。因為害怕腿受涼,他用厚厚的羽絨服和羽絨褲把自己包裹起來,而患病之前的他,冬天根本不用穿這么多。如今的他,身體狀況如同“五六十歲的老年人”。
賈景川是蘇州聯建科技公司維修部的員工,大專畢業后經同學介紹從青島到蘇州打工。在這家公司,他拿的薪酬并不算少—有三千元左右,但每月都得加班接近120個小時,沒有周末和節日。
在此前,據多份公開材料顯示,這家公司是蘋果公司觸摸屏的重要供應商。
聯建科技原本使用酒精擦拭顯示屏,但是,2008年8月開始,公司突然要求員工用正己烷取代此前使用的酒精、丙酮、異丙醇,讓員工們擦拭手機顯示屏。賈景川告訴記者,正己烷揮發速度明顯快于酒精,這樣就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使用正己烷的擦拭效果明顯優于酒精,可以大大降低次品率。
但相關研究表明,正己烷會導致多發性周圍神經病,出現四肢“麻木”等感覺異常,以及感覺障礙和運動障礙。在密閉式、空氣流動性差的無塵車間當中,這種“毒劑”的堆積可想而知。
“沒有什么防護措施,用的手套、口罩是一次性的,質量都是很一般的。而且正己烷這個東西是沒什么味道的,看起來跟自來水似的,沒什么特別的。但是揮發作用很好。一瓶正己烷倒到地上,不用十幾秒鐘就全揮發掉了。”賈景川回憶。
事件發生后,當地相關部門展開調查,對生產現場的空氣進行抽樣檢測,發現揮發性極強的“正己烷”在空氣中大量堆積,嚴重超過了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員工們在沒有有效防護的情況下工作,時間一長,整個車間內的許多員工就慢性中毒了。
2009年4份開始,賈景川慢慢出現中毒癥狀,先是人感覺沒有力氣,走著走著就覺得腳麻,不聽使喚,進而晚上睡覺老抽筋,根本睡不著。
而直到相關部門進行調查,2009年8月,聯建公司才禁用正己烷—至此已使用了整整一年。
同年8月,賈景川住入醫院,直到2010年6月份才出院,但癥狀卻沒有得到減輕,一到冷天就感覺關節及小腿肚酸痛。
從2009年8月份開始,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陸續收治了49名聯建科技有限公司的患病員工。而根據醫院檢驗報告和醫生的診斷,這些患病員工的上下肢周圍神經受到了損害,發生了病變,從而導致肢體周圍神經的傳導速度變慢,四肢癱軟、乏力。醫生給的結論是上下肢周圍神經源性損害。而在聯建公司的幾個園區里,共計137名員工卷入這起中毒事件中。
出院之后,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不得清退受害員工。而聯建科技負責人堅持“不離職得不到公司的賠償”。大部分員工治愈后回到車間工作,少部分員工在簽訂苛刻的免責協議后離職,根據傷殘等級的不同,他們將獲得8萬至14萬不等的賠償金作為終身補償。
賈景川因神經性損傷被鑒定為10級傷殘,但他對于自己的傷殘等級評定仍感不滿—10級和9級,賠償金相差不少。
另一面的蘋果
在環保組織聯合發布的這份報告當中,“蘋果供應商違規操作導致工人中毒”成為最引人注目的一點。
這是一家市值位居全球IT行業之首的巨無霸企業,每一款新產品上市都會引發全球粉絲徹夜排隊等候。它的產品成為全球潮流,旗艦店甚至與奢侈品商店毗鄰。
這也是一家承諾“確保供應鏈有安全的工作條件,確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嚴,同時確保生產過程對環境負責”的企業,每年它都會發布一份“供應商社會責任進展報告”。
然而隨著這份名為《蘋果的另一面》的調研報告在京發布,在中國,蘋果公司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由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達爾文自然求知社、自然之友、環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等環保NGO發布的報告顯示,世界五百強之一——蘋果公司在外表時尚靚麗的背后還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蘋果公司產業鏈上的供應商(或說代工企業)存在有毒化學品污染、侵犯員工健康權等現象。
“當蘋果不斷刷新銷售記錄的同時,生產蘋果產品的員工卻遭受有毒化學品的侵害,許多中毒工人還在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中煎熬,勞工權益和尊嚴受到損害,周邊社區和環境受到廢水、廢氣的污染!边@份26頁的中文報告指出,蘋果的這一面深深隱藏在供應鏈中,很少為公眾所了解。
“截至到我們發布第四期報告之前,只有一家企業,就是蘋果,它一直在回避這個問題。在一千多名消費者給它發信以后,它有了一個回復,但是后來又陷入了沉默當中。一直到去年十二月底的時候,他們回了一封信,說不會公開有關供應商的任何內容!惫姯h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晶晶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事實上,這不是蘋果方面第一次在供應商環節上受到質疑,2010年的富士康員工連續跳樓案真正將蘋果推入輿論漩渦。
當時有一名蘋果用戶給蘋果總裁史蒂夫-喬布斯寫郵件,呼吁其關注富士康自殺事件。喬布斯則信心滿滿地回應,“你該教育你自己,我們比這個星球上任何其他公司做得都多。”
這樣的態度顯然不能讓很多人滿意。
在這份調研報告發布后,蘋果發言人拒絕就報告內容置評,但也發出回應:“蘋果有著嚴謹的審查項目程序,調查研究其供應商及商業供應鏈中的其他各個環節部分。我們全面調查研究我們供應鏈中的各個部分,并將所有的進展都記錄在文件中!碧O果公司還表示,公司每年都會對供應鏈進行審查,并一直在關注供應鏈責任問題。
根據一些財經分析師的觀點,在蘋果公司的整個產業鏈中,蘋果本身能拿到70%或更多份額的利潤,而其他環節,如電子元器件、平臺與軟件、營銷和內容提供商等,只能分享其余20%-30%的利潤。
蘋果苛刻的采購控制,讓代工公司想方設法降低成本,以保住并不豐厚的利潤。
幾乎在富士康公司接連發生員工跳樓事件的同時,包括聯建公司在內的其他蘋果代工企業也爆出化學品中毒等丑聞,也許并不只是“巧合”那么簡單。
為何是蘋果
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里面,蘋果將接連上市iPhone5和iPad2等重磅產品,而恰逢此時核心人物喬布斯因病休假。
“我不明白,血汗工廠和蘋果公司有什么關系,為什么矛頭指向它?”與馬伊路一樣困惑的人并不在少數,這個時間點公布調研報告,直指蘋果為“罪魁禍首”—為什么是它?
還有不少人認為,參加調研的環保組織是“想出名想瘋了”。在中國,在環保意識并不那么普及的情況下,對巨無霸蘋果的任何質疑都可能被認為是別有所圖。
“我們從2010年4月份開始著手調查IT企業重金屬污染的情況,那時候發現有些IT生產廠家存在重金屬污染的情況。這些廠家實際上是一些IT品牌的供貨商,所以我們就聯合三十多家NGO和二十九家IT品牌進行聯系,給他們的CEO寫了一封信!
王晶晶告訴記者,發函之后,他們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反饋,有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對它們的供應商進行管理,然后用政府公開的信息和它們的供應鏈進行對接,看其中是不是有一些違規的情況。
然而這些企業當中,并不包括“巨無霸”蘋果。
除了聯建公司,蘇州運恒五金、東莞萬士達等工廠也出現在調研報告的違規案例當中—這些工廠分布在蘇州、廣州、東莞等地,被環保組織認為是蘋果的下游供應商,盡管前者從來沒有承認過。
事實上,在調查中他們還發現,包括蘋果在內的很多大企業都是典型的品牌輸出企業,其實僅負責創意、設計和品牌,產品各零件等全部由供應商提供。當供應商生產零部件的環節中出現問題時,大型跨國公司的責任隱藏在暗處。
不過,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大背景下,大型跨國企業也在日益壓縮成本,他們在中國等國家選擇代工廠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生產價格低廉。而另一方面,沿海地區很多企業都熱衷成為大型跨國企業的供應商,競爭也相當激烈。
盡管與很多同類產品相比,“蘋果出品”顯得封閉而又隱秘,但這個特質也被解釋為是為了提高產品整體質量而做的。
馬伊路也對此深信不疑,假如沒有“越獄”破解,他手頭上的機器沒法獲得進一步的管理權限,而只能在蘋果圍成的框架中運行傳輸,但他認為這會有利于產品的穩定。
“包括代工工廠、供應商等,蘋果一直沒有公開指明分別與哪些廠商合作。這可能也是他們的 ‘秘密文化’,一種營銷手段!瘪R伊路分析。
而在IT品牌調研報告項目的發言人、達爾文環境研究所工作人員劉慧莉看來,蘋果之所以在供應商環節上“秘而不宣”,因為“這是成本最小的方式”。
“蘋果如果要做一個面對公眾指責的回應,它會有一個衡量的過程,它會評估承認那是它的供應鏈會付出怎樣的代價,需要多少成本。”劉慧莉指出,蘋果現在是不承認也不否認,“對它來說,公眾的指責不是一個危機,它并不需要危機處理。”
當然,這也只能是猜測,因為在過去一年時間里,蘋果方面一直拒絕對話。
記者注意到,在這次環保組織呈現的資料中,絕大部分是勞工傷害問題,在環境污染方面的調查卻較為單。灰脭祿䲡r,多為官方資料和媒體報道,追查供應鏈的資料仍有欠缺。作為環保組織,卻沒在環保調查方面列出有力的證據。
王晶晶告訴記者,這些來源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來自現場調研的,而環境違規的部分則來自于政府公開的資料。之所以并不都是第一手材料,主要是因為“企業沒有良好的溝通和配合”。
作為已被蘋果官方網站公開證實的供應商,聯建仍然回避著這個話題。負責人的回答讓人記憶深刻:“這個我們不能說,我們和客戶企業都是簽了保密協議。這些都是商業機密,不能告訴別人”。
能否“清毒”
“毫無疑問,中國經濟正上演著一出產業鏈悲劇。在這出悲劇里,憑借產業鏈優勢盤剝中國企業的外商們笑逐顏開,得意洋洋;中國的經濟、中國的企業、中國的百姓卻在哭泣!這樣的悲劇必須終結!”
經濟學家郎咸平在《產業鏈陰謀》一書中指出,外企公司應該對供應商的社會責任行為負責。
公共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之所以和其他30多家NGO開展調研,是因為2009年中國出現了一系列重金屬污染的事件,“有數以千計的民眾受到了毒害”。
“我們在調研當中發現,實際上IT產業的生產過程也有很多重金屬排放,其中很多都是有害的,這些違規超標的企業中有相當一批又是這些大型企業的供應商!瘪R軍說。
在這前后四期的調研報告中,這些環保組織采取了點名曝光策略——這是西方NGO常用的舉措。
不過在破壞環境的做法依然普遍的中國,那些被點到名的對象會在多大程度上感到愧疚就不得而知了。但這樣的行動,或許可以推進中國制造企業在環境責任感、用工規范方面的提高。
當然,這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包括政府層面。據蘇州市工業園區安監局副局長陸震偉介紹,2009年9月蘇州市工業園區管委會就對聯建公司進行了相應處罰,罰款8萬元人民幣。
但這樣的監管來得并不夠多。
“中國很多地方政府發展得很好了仍舊覺得經濟實力不足,有錢的地方不一定文明和高尚,有錢的政府并不一定真正關注民生與生態環境,這在中國已經被頻繁地證明。但政府監管不力,不等于企業可以自由污染和傷害。企業有自己的自尊和行為規則!痹谥h保人士馮永鋒看來,環保組織的工作就是攻艱克難,正是因為這個工作很難,才有出手的價值。
調研報告的最后,寫道“為蘋果清毒”:“揭示蘋果的另一個面孔,并非是要打垮這個品牌,相反,我們愿意看到這樣一個在技術和設計上都充滿獨創精神的品牌,能夠做出改變!
在環保組織的眼中,類似馬伊路的鐵桿消費者,正是可能促使蘋果這樣的大公司在供應鏈及用工環境上作出改變的緣由。
“消費者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王晶晶分析,“假如一個企業在一天之內收到成千上百封郵件,它實際上是會去關注這件事情的。并且消費者是買方,意見是會被企業聽取的!
馬伊路在考慮是不是要“響應號召”,也給喬布斯捎上一封信。盡管這個事件不會讓他對于蘋果產品的興趣減弱,但他也不愿看到為此而導致雙輸局面。
在勞動和環保組織對蘋果的商業做法提出質疑、監督越來越嚴格后,盡管回應態度仍“高高在上”,但蘋果或許并非沒有意識到這點。
2011年2月15日,在最新發布的 2011 年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中,蘋果公司首次公開承認聯建科技、運恒五金是其供貨商,以及這兩家代工廠使用有毒揮發化學品正己烷對工人造成的危害。并強調了他們要求供應商必須遵循蘋果供應商行為準則,并在供應商中推行最高標準的社會責任。
針對聯建的 137 人中毒事件,蘋果公司認定聯建在未改變通風系統的情況下改變工人工作方式,使工人暴露在有害健康的正己烷中是危害工人的嚴重違規。蘋果公司要求聯建停止使用正己烷并提供證據證明已將此化學品完全移出生產線,同時要求他們修好通風系統。蘋果公司稱將于 2011 年對聯建進行再次審核。
記者截稿前,蘋果公司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一則關于此事的報告。文中稱自2007年以來,蘋果已經對288個供應商工廠進行了審計,并正在擴大計劃,以確保合作伙伴沒有雇傭童工、對員工進行了正規的培訓、工資水平合理。而審計結果促使蘋果終止了與三家工廠的合作關系,原因是這些工廠的管理層沒有進行蘋果希望的整改。
這些是環保組織樂意看到的,馬軍接受采訪時稱:“雖然這是一份遲來的確認,但蘋果最終承認工人是在為其生產產品的過程中受毒害,環保組織對于這份報告表示歡迎。”
當然,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且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或許仍有其他的供應商,在未知的角落給那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染毒”。
維修工賈景川仍留在聯建公司照常上班,在滿意的事故賠償結果出來之前,他不愿意和其他部分受害同事一樣離開這里,盡管仍要承受聯建科技安全衛生部門主管施加的離職壓力。
“我們給它創造價值了,但是反過來我們卻成了受害者!辟Z景川希望蘋果能夠站出來,承擔自己的責任,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像承諾的那樣,督促其供應商,“確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嚴”。
誰為蘋果排毒
本報記者 王楠杰
蘋果是智慧之果,眾所周知,亞當夏娃因為它而被逐出伊甸園。
著名IT企業蘋果公司的著名LOGO—那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據說是為了紀念圖靈:這位人工智能之父因為自己的同性戀傾向而遭到的迫害,使得他的職業生涯盡毀。1954年,圖靈因食用浸過氰化物溶液的蘋果自殺身亡。
假如這個來由屬實,那么事實上,蘋果公司就是選了一個“毒蘋果”作為自己的象征。耐人尋味的是,童話故事里,白雪公主也是咬了后媽給的一口毒蘋果后,沉睡不醒。
除了喬布斯,沒人知道這其中的真正意圖,有人說,這個故事有暗喻:蘋果產品的吸引力,對于用戶來說,的確劇毒。
作為一個非典型“果粉”,我也毫不掩飾自己對于他們產品的喜愛。能把產品做成藝術品、在市場上變成奢侈品,把公司變成一個符號,把CEO弄成一個教主,這個地球上有且只有蘋果公司了。
因此當國內環保組織聯合“討伐”蘋果的時候,圍觀者很明顯的分成兩派:支持派指控蘋果只顧利益不顧流水線工人,反對派認為環保組織是“槍打出頭鳥”圖出名。
有趣的是,這則消息傳到國外之后,我還在一個“果粉”大本營看到不少留言,質疑中國是否真的有“環保組織”,把生產線轉回美國的呼聲也很高,他們覺得那是利益和好處。
由此不難看出,在環保意識還不夠統一的中國,環保組織的聲音依然式微,與巨無霸蘋果公司的對決,更猶如唐·吉訶德挑戰大風車一般艱難。
很難琢磨出蘋果的一些做法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插柳,譬如iphone缺貨而來的“饑渴銷售”,又譬如供應商方面的“秘而不宣”。蘋果產品對零部件生產工藝要求過高,這不僅擠壓了供應商的利潤空間,更重要的是,為了在初期達到零部件生產需求,可能讓后者采取非法工藝保持供貨—猶如浸泡氰化物那樣,蘋果染毒了。
跨國大公司在華的代工工廠向來不那么太平,工人待遇過低,加班時間過長,健康空間不夠,污染環境不少……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正嘗著轉身之痛,而這些,并非一時半會就可以解決的。
臥病中的喬布斯是否會因為中國環保組織而頭痛?不得而知,但在最新發布的蘋果社會責任報告中,對于此前公眾要求了解的相關事件他們還是給了回應,也許蘋果依然高傲,但它并非沒有傾聽。
誰能為蘋果清毒?還是只能靠它自己。
有趣的是,中毒工人聽說喬布斯因病無限期休假的新聞,還說要寫信慰問蘋果老板。
“因為,他和我們一樣,都是病友!
黑榜單
上榜工廠
美泰塑膠電子公司:
該工廠為微軟、聯想、戴爾、IBM和惠普等公司生產鍵盤和其它零部件。美國全國勞工委員會報告指出:年輕工人每天要在硬板凳上坐12個小時,每周工作7天。工廠要求工人每秒鐘就要往鍵盤上安裝一個按鍵,一個月要重復這類動作達100萬次。他們每人獲得的基本工資是每小時61美分。除了高強度的工作外,工廠還不允許工人外出散步,如果他們想在星期天出去,就要被扣掉兩天半的工資。
昆盈公司:
該公司客戶包括微軟、惠普、百思買、三星和宏碁。美國全國勞工委員會發表報告稱,昆盈位于東莞的工廠雇傭大量童工,工作時間長達每周80.5個小時,每小時工資僅略高于50美分。
通士達照明:
該公司為GE與廈門通士達的合資公司,PolicyMattersOhio關于GE公司廈門涉嫌違法用工的調查報告稱,GE與廈門通士達的合資公司通士達照明涉嫌的違規操作包括:工人每周工作超過64小時,而得不到足夠的加班工資;工人在含汞的環境中工作而缺乏必要的防護培訓;公司僅雇傭32歲以下的女工;不提供工資單,造成工人無法得知自己的薪水是否合理等。
富士康:
富士康深圳生產基地及生活園區內在半年時間里接連出現一系列墜樓死亡或重傷事件,有媒體指出惡劣的工作環境、機械式的生產線單調作業、低工資等是其員工跳樓成因之一。
環境污染
2006年10月,一份綜合各地方環保局的報告顯示,有33家屬“世界500強”的跨國企業存在在華公司違規現象,其中包括:
上海松下電池有限公司,廢水處理設施未保證正常運轉致廢水超標排放。
長春百事可樂公司,超標排放污染物廢水。
在福建,德國諾爾起重設備有限公司投資的一家公司,因“未建污染治理設施便擅自投入生產,造成嚴重污染”。
在浙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專門生產離子交換樹脂的跨國集團英國漂萊特集團在華下屬的公司被列為浙江2005年省級重點污染企業之一。
在湖南,日本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的下屬獨資企業,因“電鍍生產線存在重大環境安全隱患”成為株洲掛牌督辦的20家“污染大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