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交車上脫鞋看社會文明的養成
公交車是公共場合,怎么可以不顧他人感受而脫鞋?4月5日,有網友在重慶大渝社區發帖,稱他乘坐464路公交車時,看到一位中年男子當眾脫鞋,氣味十分熏人,附近的乘客紛紛起身離座。(4月12日《重慶商報》)
首先來思考一個問題:面對這位在公共場合脫鞋,雙腳散發出難聞異味的乘客,車上包括司機在內的其他乘客該如何反應?正確的反應當然是給予制止,或者是好言相勸,或者是善意提醒,總之要讓他明白,他的行為是不文明的,這種不文明的行為,已經影響到了其他乘客的感受和權益,給其他乘客帶來了困擾。所以,請他糾正自己的這種不文明行為,照顧其他乘客的感受和利益。
但是實際上,面對這雙散發著異味的腳,車上所有的乘客都保持了沉默,最多就是躲得遠一點,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出面制止他的不文明行為。盡管乘客這樣選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愿招惹是非,不愿得罪別人,或者是擔心被人報復等等。原因不同,結果卻是相同的,那就是不文明的行為將一直持續,直到他下車為止。而且,因為他的不文明行為沒有得到有效制止,沒有遭遇來自社會的否定,所以他下次乘坐公交車,極有可能故伎重演,讓更多的乘客成為受害者。
這說明什么?這說明文明的養成,需要眾人的參與,當我們面前有不文明的行為和舉動的時候,我們應該敢于說不。這種“說不”,不但是在向不文明行為宣戰,同時也是對不文明之人的一種教育和引導。當不文明的行為在社會上沒有存在空間,當不文明的人處處遭遇尷尬和壓力,那么他就會變得文明起來,我們社會的整體文明就又得了一分。(苑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