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美公司老板寫小說曝潛規則 稱辦干凈比賽太難
長江日報11月23日報道 武漢一家選美公司的老板,去年關掉選美公司,改寫《選美檔案》,目前第一部已出版,第二部也已脫稿。同時, 一個“選美題材電視連續劇”的劇本也正在創作之中。
對這部在封面上標注“內幕極度曝光”的小說,作者阿飚卻宣稱“只是他的藝術虛構,跟現實沒有對應關系”,但他也坦承,有興趣的人讀一讀《選美檔案》,就會明白現實選美是怎么一回事。
日前,本報記者采訪了阿飚,通過他和他的朋友以及原選美公司員工,得窺選美的內幕。
想要賺錢 但最后可能是虧本買賣
2003年12月,世界小姐總決賽在中國三亞舉行,三亞向賽事主辦方提供了480萬美元贊助。
這引起了阿飚的濃厚興趣。他找到省內一個正在“大投入”建設的知名景區,拉到一筆可觀的贊助費用,著手承辦旅游小姐大賽華中區賽事。贊助景區也希望借選美大賽宣傳推廣自己的旅游資源。
承辦大賽,首先是招兵買馬,一個十多人的文化公司,以選美為主業,很快注冊成功。選美網站、賽事機構,也在公司人員的張羅下開辦起來。鋪天蓋地的選美海報也貼到武漢各高校的每一個角落。
很快,報名參賽的人數就達到數百人。據原公司賽務部經理娟子(化名)回憶,大賽選手主要來自武漢各高校,光武漢大學就來了20多名女學生,華中科大、華師、武漢理工、體院也貢獻了不少選手。至于選手的專業分布,以藝術、外語、中文、旅游為主。
尋找贊助,是選美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阿飚回憶,當時公司業務員大多都是“生手”,沒有什么社會資源,因此大賽所獲得的贊助資金非常有限。至于這場賽事最后的收入,阿飚不愿透露,但阿飚堅持說,他辦了兩屆選美賽事,都沒有賺錢,甚至是虧了。
按他的說法,大賽要辦好,花錢的地方很多:培訓選手要聘請培訓專家,包括化妝、走臺、禮儀、才藝、旅游知識等各種名目,得花錢;好幾場晚會的編排演出、明星名流的客串表演,也得花錢;不同比賽階段,還要聘請評委;媒體宣傳報道,需要付費;同時還有方方面面的人要打發。
此外,公司承諾給獲獎選手的獎金必須兌現。這樣一來,大賽的最后的一點“利潤”也賠進去了。
當他帶著華中區前3名選手到北京參加中國區比賽的時候,他得知,其他賽區同行有賠本的,也有賺了錢的,有的似乎還相當可觀。當然,也有不少賽區沒有“實打實”兌現獲獎選手的獎金。
幕后推手 “捧角兒”各有盤算
選手們到公司來報名時,很多人心存懷疑,擔心比賽是否像外間盛傳的那樣有“內幕”,有人出錢買名次。
阿飚說,也許別的選美大賽存在潛規則,他承辦的絕對會“公平”。
但辦選美大賽的關鍵是贊助,而手握贊助的是精明的商人,他們花錢圖的是回報。選美大賽承辦者有心開展“公平競賽”,但大賽贊助人出了錢,其中自然會有他們的盤算。
對于選美的“潛規則”問題,阿飚認為話題過于敏感,不便作答。
但一位圈內人士代他回答,選美跟影視行業一樣,有自己的圈子,這個圈子其實是一個小圈子,大家彼此知根知底。如今選美比賽名目繁多,良莠不齊,潛規則自然是有的,贊助商捧“角兒”,選手找人出錢買名頭,這類情況在一些比賽中時有發生。
另一位圈內人報料說,他一位朋友也承辦過選美大賽。這位朋友與其說他求財,還不如說他貪色。不少獲獎選手,都接受過他的“潛規則”。
阿飚在《選美檔案》里也有類似描寫:某選美大賽承辦者馮才星對選手葉妮婭垂涎已久,某天晚上帶她K歌、喝酒,然后占有了她。葉妮婭醒來后,有過一番感傷,但很快就與馮才星達成大賽名次的交易。但馮才星與另2名選手也有“約”在先,他的承諾只是一個謊言。馮才星把葉妮婭以20萬元轉讓給某房地產公司老板錢守一,名義上是給房地產公司“形象代言”。而葉妮婭將計就計,貼上錢老板做了他的“小蜜”,按照她的構想,錢老板肯定會“慷慨解囊”。
對這個故事,阿飚狡黠地說,那只是藝術虛構,跟現實沒有對應關系。但他承認,在他承辦選美大賽時,確實有沿海某省一處著名國家級風景區老總許以20萬元贊助費,但老總的許諾也不是無緣無故,他把一個“小妹妹”送到武漢參賽,要求阿飚把華中區第一名“做”給她。
阿飚說,辦一屆選美大賽,很難躲開此類要求。大賽必須拉贊助,而提供贊助的老板,基本上會提出類似這位景區老總的要求。
成名機會 但也要直面“潛規則”
阿飚公司賽務部經理娟子負責籌劃、組織賽務,整天跟選手泡在一起。據她介紹,選手參賽動機大致有三種:大部分選手是想出名,選美是“出道”捷徑;有些選手是想找機會鍛煉一下自己;剩下小部分選手跟著別人玩,抱著免費旅游的娛樂態度。
很多人以為,選美就是靠天生麗質,在臺上亮一亮相,得了名次就可以名利雙收。娟子說,賽區選美比賽歷時兩三個月,在此期間,選手要參加大量的培訓,很多選手通過參賽,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包括學校里很難學到的“做人”知識,完全變了一個人。
連續兩屆賽事,確實使一些人出了名、獲了利,有的甚至走上了自己以前只能仰望的工作崗位。
2006年華中區冠軍,是某高校藝術系本科生,后來參加中國區決賽,奪得亞軍。最后參加國際決賽,獲得“最佳才藝”,在業界有了影響。
2006年華中區亞軍,被省內某知名旅游景區看中,擔任了景區形象代言人。
阿飚講述,一位宜昌姑娘,很能吃苦。她本來身體比較“壯”,為了爭取好名次,她堅持瘦身,苦練才藝,最后在中國區決賽中獲得了最佳才藝獎。她的才藝被好幾位導演看中,迄今已在多部劇中出演了重要角色。其中有一部劇在南昌拍攝,她又被某電視臺看中,成了該臺的一名主持人。
還有一位選手,去年成了湖北某市電視臺主持人。
另一位選手考取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成了她選定的人生之路。
阿飚說,選美跟做生意完全不同。比賽要直面并不單純的選手、思維放縱的商家,涉及太多的人情世故,要想辦一場公平干凈的比賽越來越難。去年3月,他權衡再三,決定徹底退出選美行業,操起文筆,希望做一名專業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