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壟斷的肉價比周邊貴三成
[導讀]有的等候購買豬肉,有的拿著繳費單交錢,有的擠在屠宰場門口清洗豬肉,有的正把買下的肉搬上車——他們都希望趕在開市前把肉運到市場上搶先發售。
南方農村報12月15日報道:11月26日早上,家住廣東電白縣水東鎮的陳阿姨像平常一樣騎摩托車到市場買菜。她不在自家附近的上排垌市場買豬肉,而是特意到離家1公里遠的茂港區那和市場買。讓陳阿姨寧愿多花油費多費時間買肉的原因只有一個:“電白的豬肉貴得離譜,到了節日,瘦肉要29元一斤。”電白豬肉價格比周邊地區貴得多,像陳阿姨這樣折騰買肉的電白群眾也很多,而且已經持續多年。
肉價比周邊貴三成
陳阿姨買豬肉的那和市場位于茂港區與電白縣交界處,與電白只有一路之隔。住在水東的市民只要沿著西湖公園往茂港方向走幾百米就能買到便宜得多的豬肉,所以那和市場特別受水東市民的青睞。在那和市場賣豬肉的譚先生笑嘻嘻地說:“顧客中八成來自水東。”
前幾年,長期在茂港區賣豬肉的譚先生在那和市場租了一個攤位。和譚先生一樣,看中那和市場的還有10余人,他們都盯住了電白消費者。而像那和市場這樣的市場,在電白周邊有五六個。
據了解,電白縣水東上排垌市場上的瘦肉價格為15-16元/斤,與那和市場相比,每斤貴了3-4元。
“豬前腿瘦肉8.5元一斤。”這是11月28日11點,茂名河東市場一周姓肉販報出的價格。這一價格幾乎只有電白的一半。
10多年來,電白縣豬肉價格長期比周邊地區高出一大截的現象,令群眾感到迷惑不解。電白縣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2008年全縣生豬飼養量達177萬頭,出欄量達到107.6萬頭,兩次獲得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然而,生豬產量連獲全國獎勵的電白,群眾卻每天都要吃高價肉!
最近,多家媒體關注這一奇怪現象,可電白豬肉價格并沒有因而發生明顯波動。顯然,10余年的高價豬肉已經在電白扎下了“根”。
為了挖出此“根”,12月4日,一個由該縣政府辦公室牽頭的“電白整頓生豬市場工作小組”(以下簡稱“整頓小組”)成立。據了解,整頓小組調查后,把豬肉高價歸咎于電白的肉販,而肉販卻紛紛喊冤。
食品公司壟斷批發
細問之下,譚先生透露了他們的肉價比電白肉販價格低的“秘訣”:只要從茂港區“進貨”,他們的豬肉成本就比電白肉販的低3元/斤。
“在電白拿貨貴,(電白的肉販)像我們一樣賣得便宜的話,可不就得虧了。”譚先生直接從豬農手上購買生豬,送到定點屠宰場疫檢、屠宰,在繳納包括檢疫費、屠宰費及稅收等費用(每頭豬約56元)后,就能拿到市場上去賣,而電白的肉販必須從電白縣食品企業集團肉聯廠(下稱電白食品公司)批發豬肉。譚先生認為,電白豬肉價格這么高,其中的差額就是被電白食品公司“吃掉”了。
據了解,電白食品公司是當地一家國有企業,旗下的20間分公司及其下屬的屠宰場分布在全縣各鎮。由于全縣的屠宰場都在電白食品公司掌控下,而且電白的生豬買賣也只能由電白食品公司運作,這么一來,電白食品公司就可以對全縣的生豬進行“統購統銷”,這一做法已有10年之久。
“以5.35元/斤賣出去的豬,從市場里買回瘦肉要15元/斤。”電白羅坑鎮白沙村一林姓豬農認為,自己賣給電白食品公司的生豬價格太低了,肉價卻太高。可是,對普通豬農來說,在電白縣內,電白食品公司是他們的唯一買家,即使價格不合理,豬農也只有接受的份。既便如此,他們還得接受高昂的肉價,不少豬農感慨道,“養豬有時還賠本,肉價卻這么高,錢讓誰賺去了?”
曾經有外來豬商想從電白豬農手上買豬,但由于單個豬農的豬不多,所以還得通過電白食品公司統一收購才行。而電白食品公司要從中扣除“中介費”,因此豬農也得不到多少好處。
屠宰場不宰外來豬
在電白上排垌市場賣肉多年的肉販梁先生,近年來從沒有從豬農手上直接買過豬,他的豬肉是每天一大早從電白食品公司批發回來的。
11月27日早晨6點許,在電白食品公司內,20余名肉販各自忙碌:有的在等候購買豬肉,有的正拿著繳費單交錢,有的正擠在屠宰場門口清洗豬肉,有的正把買下的肉搬上車——他們都希望趕在開市前把肉運到市場上搶先發售。
南方農村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到電白食品公司買肉的肉販必須先繳納200元的抽簽費,然后到屠宰場旁邊的一座小房子抽簽。抽簽之前,工作人員會把當天要屠宰的豬的種類、重量、價格等寫在一張張小紙片上,肉販抽到的就是他當天要買下的豬,抽中后,他就要到繳費窗口把扣除抽簽費后剩余的豬價款交齊,然后才能把豬肉領走。
無論你抽到哪一張,繳費的時候都是按照7.9元/斤的價格購買,再加上68.62元每頭的稅費,平均批發價在8.3元/斤左右。
這一價格與當地周邊地區相比是否合理呢?據南方農村報記者調查,在茂名市區經營豬肉生意的梁先生,從豬農手里以6.6元/斤收購回來的豬在經過定點屠宰后,豬肉的成本約為7.1元/斤;而茂名食品公司的豬肉批發價為7元/斤,稅后約為7.5元/斤。相比之下,肉販在茂名其他地方委托屠宰或批發的成本價比電白的批發價便宜約0.8-1.2元/斤。
電白肉販認為,在豬肉銷售鏈條上增加了電白食品公司這一環節,無疑增加了豬肉的成本。但是,如果肉販不從食品公司買豬肉的話,電白食品公司的屠宰場也不會為他們宰豬,理由是電白食品公司擔心外來豬的質量有問題。
不過,有肉販告訴記者,電白食品公司對豬肉的質量管理也受到質疑,比如,羅坑鎮檢疫站內并沒有器械進行豬肉質量檢查,只是依靠當地一名資深檢疫員肉眼觀察判斷。
電白食品公司李副總經理表示,為其他人代宰生豬后,要蓋上食品公司的章,食品公司不能為這樣的豬肉承擔質量風險。
政府指責肉販抬價
豬肉價格長年比周邊地區高出3元甚至更多,除了電白食品公司的“貢獻”,電白經貿局黎副局長認為,肉販在市場中“哄抬”價格才是主要原因。
據悉,電白食品公司曾經安排員工到市場上賣豬肉,試圖借此壓低豬肉價格。然而,此舉受到肉販的排擠,并未達到預期效果。
肉販做出這一舉動,也給出了他們的理由:肉販人均售肉量少,且要承受高額負擔。以羅坑鎮為例,全鎮每天宰豬8-10頭,該地的肉販每人每天只能賣出四分之一頭豬,算上每月120元的場租,肉販的成本很高,這促使肉販把豬肉價格抬高。
電白食品公司一份文件稱,“水東地區共有肉販200多人,每人每天僅賣半頭豬,按50公斤計,假設每個肉販每天賺160元,僅此一項平均每公斤肉就要增加零售成本3.2元”。
沒收銷毀外來豬肉
“運豬肉的時候經過電白是讓人擔心的事,被抓到的話,豬肉就沒了。”譚先生運豬肉到那和市場一直非常小心。譚先生所說的“沒了”指的是,電白屠宰稽查隊對來歷不明的豬肉沒收并銷毀。譚先生說,57歲的吳洪球的豬肉就被沒收過兩次。
今年7月初,吳洪球看到茂名市區與電白豬肉價差大,就干起了把豬肉運到電白銷售的生意。然而不久,他的豬肉就兩次被稽查隊沒收銷毀。原因是,他的豬肉檢疫單上沒有他的名字,而且是散裝肉,稽查隊認為他的豬肉“來歷不明”。
電白經貿局黎副局長認為,按照正規的批發方式來說,茂名市區與電白豬肉批發價只相差0.5元左右,吳洪球把豬肉運過來,成本也相應提高了,卻還可以便宜賣,所以吳洪球的“豬肉有問題”。
食品公司地位特殊
談起電白食品公司,黎副局長顯得非常自豪。據其介紹,電白食品公司是電白唯一的國有企業,也是電白的納稅大戶,2008年電白食品公司納稅1千萬元,占電白年總稅收的8%。多年來,電白食品公司的納稅額一直在排在電白企業中的前三名。目前電白食品公司一共有1300多名員工,為電白緩解了就業壓力,還為解決電白的退伍兵、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問題起了很大的作用,每年可提供10-20個就業崗位。不過,電白縣也給了食品公司相應的扶持。
不過,該局市場股負責人卻認為,電白食品公司已經不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它被淘汰是早晚的事。(來源:南方農村報)